三月初五日孟君復王元俞治中十人同會分韻得詩字
春光九十日,半爲風雨欺。
人生一百年,懷抱無好時。
茲辰復何辰,晴煙霏柳絲。
佳友可我意,閒愁忽如遺。
座客有十人,十人皆能詩。
景色既已妍,談笑無相疑。
酌酒不計數,惟醉以爲期。
鬮韻有險易,鶴頭側復垂。
上巳後二日,此會竟大奇。
芥蒂死生間,吾嘗笑羲之。
王侯宰槐國,蟻身不自知。
顧此一夢耳,不飲庸非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玆辰:此日。
- 閒愁:閑散的憂愁。
- 鬮韻:抓鬮決定詩的韻腳。
- 芥蒂:小障礙,比喻心中的不快。
- 羲之:王羲之,東晉著名書法家,此処借指人生短暫。
- 槐國:傳說中的理想國,比喻虛幻的世界。
繙譯
春光雖長九十天,卻常被風雨所欺。 人生百年,似乎縂無好時光。 今日又是何日,晴菸繚繞柳絲飄。 佳友令我心意足,閑愁忽然如遺忘。 座中有十位賓客,十位皆能吟詩。 景色已然美麗,談笑間毫無猜疑。 擧盃暢飲無數,衹求一醉方休。 抓鬮定韻,險易皆有,鶴頭詩簽側垂。 上巳節後兩日,此會實在奇妙。 心中的小不快在生死之間,我曾笑王羲之。 王侯將相在槐國中,如蟻身不知自身。 廻顧這一切不過一場夢,不飲酒豈非癡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裡的一次詩會,通過對比春光易逝與人生無常,表達了及時行樂的思想。詩中“春光九十日,半爲風雨欺”與“人生一百年,懷抱無好時”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時間的無情和人生的短暫。後文通過描繪詩會的歡樂場景,以及對生死、夢境的深刻思考,展現了詩人豁達的人生態度。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