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筍

千古海門石,移歸吟叟居。 竅腥蛟出後,形瘦浪衝餘。 工語寧無玉,僧知忽有書。 好期仙者叱,變化向庭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石筍:形狀似筍的石柱,常指鐘乳石。
  • 千古:長久的年代。
  • 海門:指海邊,海與陸地的交界處。
  • 移歸:移動並歸於。
  • 吟叟:指喜歡吟詩的老人。
  • 竅腥:指洞穴中的腥味。
  • :古代傳說中的龍類生物。
  • 形瘦:形狀瘦削。
  • 浪衝餘:波浪衝擊後留下的痕跡。
  • 工語:精巧的言辭。
  • 寧無玉:難道沒有玉石。
  • 僧知:僧人知道。
  • 忽有書:突然有了書寫的東西。
  • 好期:美好的期待。
  • 仙者叱:仙人呼喚。
  • 變化向庭隅:變化發生在庭院的角落。

翻譯

這塊歷經千古的海邊石筍,被移動並歸於喜歡吟詩的老人的居所。洞穴中的腥味在蛟龍出現後消散,石筍的形狀因波浪的衝擊而顯得瘦削。精巧的言辭中難道沒有玉石般的珍貴嗎?僧人突然有了書寫的東西。懷着美好的期待,希望仙人能呼喚它,讓它在庭院的角落裏發生奇妙的變化。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石筍的描繪,展現了其歷經滄桑的特質和被賦予的神祕色彩。詩中,「千古海門石」一句,即表明了石筍的歷史悠久和來自海邊的特殊背景。後文通過「竅腥蛟出後」等句,進一步以生動的意象描述了石筍的形態和它所經歷的自然變遷。結尾處,詩人表達了對石筍未來變化的期待,寄託了美好的願望和神祕的想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自然奇觀的讚美和對未知變化的嚮往。

劉昭禹

五代時婺州人,字休明。少師林寬爲詩,刻苦不憚風雨。仕楚馬殷父子,起家湖南縣令,歷容管節度推官。馬希範時,與李宏皋等同爲天策府學士。官終嚴州刺史。善詩,而好折節下賢。有集。 ► 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