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歸上黨

· 薛能
燕臺基壤穴狐蛇,計拙因循歲月賒。 兵革未銷王在鎬,桑蠶臨熟客還家。 霏微對岸漳邊雨,堆阜鄰疆薊北沙。 若到長平戰場地,爲求遺鏃闢魔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燕臺:指燕國的都城,這裏泛指北方地區。
  • 基壤:指地基,這裏比喻國家的根基。
  • 穴狐蛇:比喻潛伏的禍害。
  • 計拙:策略笨拙。
  • 因循:沿襲舊法,不思改革。
  • 歲月賒:時間流逝。
  • 兵革:戰爭。
  • 王在鎬:指君王在京城,鎬京是西周的都城。
  • 桑蠶臨熟:指桑蠶即將成熟,意味着豐收。
  • 霏微:細雨朦朧的樣子。
  • 堆阜:小山丘。
  • 薊北:指北方地區。
  • 長平戰場:古代著名的戰場,位於今山西省。
  • 遺鏃:遺留下來的箭頭,這裏指戰爭的遺蹟。
  • 闢魔邪:驅除邪惡和不祥。

翻譯

燕國的都城已成廢墟,狐狸和蛇在其中潛伏,策略笨拙,沿襲舊法,歲月就這樣流逝。戰爭還未結束,君王仍在京城,而桑蠶即將成熟,客人也要回家了。朦朧的細雨落在漳河對岸,小山丘與北方的沙地相鄰。如果你到了長平古戰場,爲了尋找那些遺留下來的箭頭,以驅除邪惡和不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戰爭與和平的對比,以及對歷史的深沉反思。詩中,「燕臺基壤穴狐蛇」和「兵革未銷王在鎬」描繪了戰亂的景象,而「桑蠶臨熟客還家」則展現了和平生活的溫馨。最後兩句「若到長平戰場地,爲求遺鏃闢魔邪」則表達了對歷史的緬懷和對和平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通過對戰爭遺蹟的描寫,傳達了對和平的深切向往。

薛能

唐汾州人,字大拙。武宗會昌六年進士第。宣宗大中末書判中選,補盩厔尉。懿宗鹹通中攝嘉州刺史,歷工部尚書、節度徐州,徙忠武。僖宗廣明元年,周岌逐能自稱留後,因屠其家。癖於詩,日賦一章,有《江山集》、《許昌集》。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