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朱性甫詩稿
四十精思成此稿,吳鄉吟輩未堪儕。
揠苗豈是時能長,啖蔗應知老漸佳。
雖止百篇諸體備,不拘一律大方諧。
野航秋水空塵跡,細屨春風有好懷。
公道未應無賞識,文章安可使沈埋。
冠端感慨儀曹筆,跋尾吹噓借舫齋。
已藉二君高論在,贅辭慚愧老夫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精思:精心思考。
- 儕(chái):同輩,同類的人。
- 揠苗:比喻急於求成,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 啖蔗:比喻漸入佳境。
- 大方:指大道理,也指專家學者;大方之家。
- 野航:指在野外航行。
- 細屨:細密的鞋,比喻行走的痕跡。
- 冠端:指文章的開頭部分。
- 儀曹:古代官名,掌管禮儀。
- 跋尾:文章結尾的附言。
- 贅辭:多餘的言辭。
翻譯
四十歲時精心思考完成了這份詩稿,吳地的吟詠者們還未能與之相提並論。 揠苗助長並非時代所能催生,啖蔗漸入佳境應知老年漸入佳境。 雖然只有百篇卻諸體具備,不拘一格大方之家和諧。 野航秋水空留塵跡,細屨春風留下美好回憶。 公道不應無賞識,文章怎能被埋沒。 文章開頭感慨儀曹筆,結尾附言借舫齋吹噓。 已借二君高論存在,贅辭慚愧老夫同行。
賞析
這首作品是沈周爲朱性甫的詩稿所作的題詞。詩中,沈周讚揚了朱性甫四十歲時精心創作的詩稿,認爲其水平遠超吳地的其他吟詠者。他用「揠苗」和「啖蔗」兩個典故,形象地表達了朱性甫的創作並非急於求成,而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漸入佳境。沈周還強調了朱性甫詩稿的多樣性和不拘一格,以及其留下的美好回憶。最後,他表達了對朱性甫文章不應被埋沒的期望,並謙虛地表示自己的題詞只是贅辭。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沈周對朱性甫的讚賞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