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吳匏庵載遊瑞雲觀尋道士不遇和前題韻

· 沈周
渺渺扁舟入浦雲,琳宮一到愜前聞。 春泥夾道縈人跡,野水交陂亂鴨羣。 洞裏朝元郭道士,城中行樂鮑參軍。 相尋兩度俱相失,石上留題漫有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渺渺:形容水面的遼闊。
  • 扁舟:小船。
  • 浦雲:水邊的雲。
  • 琳宮:指瑞雲觀,道觀的美稱。
  • :滿足,滿意。
  • 春泥:春天的泥土。
  • 夾道:兩旁有牆壁的道路。
  • :纏繞。
  • 野水:野外的河流。
  • 交陂:交錯的池塘。
  • 洞裏朝元:指道士在洞中修煉。
  • 郭道士:姓郭的道士。
  • 城中行樂:在城市中尋歡作樂。
  • 鮑參軍:姓鮑的參軍,古代官職名。
  • 相失:錯過。
  • 留題:在牆壁或石碑上題字。
  • 漫有文:隨意留下的文字。

翻譯

小船緩緩駛入水邊雲霧,一到瑞雲觀便滿足了先前的傳聞。春天的泥土夾道,纏繞着人的足跡;野外的河流交錯池塘,擾亂了鴨羣。洞裏的郭道士在修煉朝元,城中的鮑參軍在尋歡作樂。兩次尋找都未能相遇,石上留下的題字隨意而文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沈周與吳匏庵一同遊覽瑞雲觀的情景。詩中,「渺渺扁舟入浦雲」一句,以雲霧繚繞的水面爲背景,營造出一種幽遠而神祕的氛圍。後文通過對春泥、野水、鴨羣等自然景象的細膩描繪,展現了道觀的寧靜與自然的和諧。詩末提及兩次尋訪道士未果,卻在石上留下題字,透露出一種淡淡的遺憾與留戀,同時也增添了詩歌的意境深度。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