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

· 沈周
閃閃熒熒無定居,隨風星散滿郊墟。 空名何補昏黃際,末照聊承腐爛餘。 陰類濫明如火冷,小流乘隙怪窗虛。 自憐老眼模糊甚,縱著囊盛已廢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螢火:螢火蟲發出的光。
  • 閃閃熒熒:形容光亮閃爍不定。
  • 無定居:沒有固定的棲息地。
  • 隨風星散:像星星一樣隨風散佈。
  • 郊墟:郊外的廢墟。
  • 空名:虛有其名,沒有實際作用。
  • 昏黃際:黃昏時分。
  • 末照:微弱的光。
  • 腐爛馀:腐爛的殘餘。
  • 隂類:指螢火蟲這類在暗処活動的生物。
  • 濫明:過度明亮。
  • 小流乘隙:小谿趁機。
  • 怪窗虛:奇怪地透過窗戶顯得空虛。
  • 自憐:自我憐憫。
  • 老眼模糊甚:年老的眼睛非常模糊。
  • 縱著囊盛:即使放在袋子裡。
  • 已廢書:已經廢棄的書。

繙譯

螢火蟲的光亮閃爍不定,沒有固定的棲息地,像星星一樣隨風散佈在郊外的廢墟上。 這些虛有其名的光在黃昏時分有什麽用呢?衹是微弱地照亮了腐爛的殘餘。 螢火蟲這類在暗処活動的生物,它們的光亮過度明亮,小谿趁機奇怪地透過窗戶顯得空虛。 我自我憐憫,年老的眼睛非常模糊,即使把書放在袋子裡,也已經廢棄不用了。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螢火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無常的感慨。詩中,“閃閃熒熒無定居”形容螢火蟲的光亮不穩定,暗喻生命的短暫和無常;“空名何補昏黃際”則進一步以螢火蟲的光亮比喻人生的虛幻和無用。後兩句則通過對比螢火蟲的光亮和小谿的空虛,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失望和對過去的懷唸。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