滻水席上獻座主侍郎

· 吳融
暖泉宮裏告虔回,略避紅塵小宴開。 落絮已隨流水去,啼鶯還傍夕陽來。 草能緣岸侵羅薦,花不容枝蘸玉杯。 莫訝諸生中獨醉,感恩傷別正難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滻水:水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附近。
  • 告虔:虔誠地祈禱或祭拜。
  • 略避:稍微避開。
  • 紅塵:塵世,指繁華熱鬧的地方。
  • 落絮:飄落的柳絮。
  • 啼鶯:啼叫的黃鶯。
  • :靠近。
  • 草能緣岸:草能夠沿着岸邊生長。
  • :蔓延。
  • 羅薦:華美的墊子或席子。
  • 花不容枝:花朵盛開得連枝條都容不下。
  • :沾。
  • 玉杯:精美的酒杯。
  • 莫訝:不要驚訝。
  • 諸生:指在場的學生們。
  • 獨醉:獨自醉倒。
  • 感恩傷別:因感激而傷感離別。
  • 正難裁:正是難以裁決或處理。

翻譯

在暖泉宮裏虔誠祈禱後歸來,稍微避開繁華的紅塵,舉行了一場小宴。飄落的柳絮已隨流水而去,啼叫的黃鶯依舊在夕陽下飛來。草兒沿着岸邊蔓延,侵佔了華美的墊子;花朵盛開得連枝條都容不下,輕輕地沾在精美的酒杯上。不要驚訝在場的學生們中只有我獨自醉倒,因爲感激之情與傷感離別交織在一起,正是難以處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宮廷宴會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寫,展現了宴會的寧靜與美好。詩中「落絮已隨流水去,啼鶯還傍夕陽來」一句,既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又增添了詩意的哀愁。末句「莫訝諸生中獨醉,感恩傷別正難裁」則深刻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既有對座主的感激,又有對離別的傷感,情感真摯,令人動容。

吳融

吳融

吳融,字子華,吳翥孫,唐越州山陰人,生於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卒於唐昭宗天覆三年(公元903年),享年五十四歲。唐昭宗龍紀進士。韋昭度討蜀,表掌書記。坐累去官,流浪荊南,依成汭。後以禮部郎中爲翰林學士,拜中書舍人。唐昭宗反正,御南闕受賀,融最先至,草十數詔,語當意詳,進戶部侍郎。終翰林承旨。有《唐英歌詩》。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