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東林謁虎溪三笑堂二首
廬山山門何處也,遠公戒行深般若。
誰將酒政破山荒,我快驅車駐一下。
百年長醉盡長齋,不妨出社更入社。
南來長揖三先生,攢眉此公知我者。
鬆頂擬聞襟佩還,落日陰陰泉玉瀉。
更向山間款竹關,緣蘿鼠婦敲檐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般若(bō rě):佛教術語,意爲智慧。
- 攢眉:皺眉。
- 襟佩:古代文人佩戴的裝飾品,此處指文人雅士。
- 鼠婦:一種小蟲,此處可能指小動物。
翻譯
廬山的山門在哪裏呢?遠公(指高僧)的戒律和深奧的智慧。 是誰打破了山中的酒禁,我高興地停下車來駐足一下。 百年間長醉不醒,盡是長齋生活,不妨先出家再入世。 南來時向三位先生長揖致敬,那位皺眉的人真是瞭解我。 松樹頂上似乎能聽到文人雅士的歸來,夕陽下陰暗的泉水如玉般流淌。 更想在山間敲開竹門,沿着藤蘿,小動物敲打着屋檐的瓦片。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遊歷廬山時的所見所感。詩中,「遠公戒行深般若」體現了詩人對佛教文化的尊重,而「誰將酒政破山荒」則流露出對自然與自由生活的嚮往。詩人在山中感受到的寧靜與超脫,通過「鬆頂擬聞襟佩還」和「落日陰陰泉玉瀉」等意象生動展現。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