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了山

· 張弼
迎得春來就踏青,了山路轉磴磳磳。 毰毸鳳尾郎衣草,天矯龍腰紫葛藤。 酒甕添香梅可嗅,茶甌嚼脆筍初蒸。 恍疑京國清明後,城外看花醉舊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磴磳磳(dèng zēng zēng):形容山路的石階陡峭。
  • 毰毸(péi sāi):形容羽毛蓬鬆的樣子。
  • 天矯(tiān jiǎo):形容姿態矯健,有力量。
  • 龍腰:比喻藤蔓纏繞如龍身。
  • 紫葛藤:一種植物,其藤蔓常用於攀爬。
  • 茶甌:茶碗。
  • 嚼脆:形容食物口感脆。
  • 京國:京城,指首都。

翻譯

迎接春天的到來,我踏上了青翠的山路,山路蜿蜒陡峭。 鳳尾草的羽毛蓬鬆,紫葛藤如龍身般矯健地攀爬。 酒甕中飄出梅花的香氣,茶碗裏的筍子剛剛蒸好,嚼起來脆生生的。 彷彿回到了京城清明後的時光,在城外賞花,與舊日的朋友共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踏青的景象,通過生動的自然景物描寫,展現了山中的清新與生機。詩中「磴磳磳」的山路、「毰毸」的鳳尾草、「天矯」的紫葛藤,都以形象的語言勾勒出了山中的自然美景。後兩句則通過酒香、茶脆的描寫,以及對京城清明時節的回憶,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友情的懷念。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春天和生活的熱愛。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