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提學侍御司馬通伯

· 張弼
麟去無蹤老鳳喑,寥寥誰和紫陽琴。 丹心自許乾坤識,白髮何愁歲月侵。 柏府霜寒秋烈烈,杏壇風暖晝沈沈。 扁舟不棄張翰醉,一泊松江話古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麟去無蹤:比喻賢人去世,蹤跡難尋。
  • 老鳳喑:老鳳,指年老的鳳凰,比喻賢者;喑,沉默不語。
  • 紫陽琴:紫陽,指紫陽山,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琴,指音樂,這裡比喻高雅的文化或思想。
  • 丹心:忠誠的心。
  • 乾坤:天地,比喻世界或宇宙。
  • 柏府:指古代官府,因常用柏樹裝飾而得名。
  • 杏罈:指講學的地方,源自孔子講學的杏樹下。
  • 扁舟:小船。
  • 張翰:東晉時期的文學家,以放蕩不羈著稱。
  • 松江:地名,位於今上海市。

繙譯

賢人已逝,蹤跡難尋,老去的賢者沉默不語,誰能與我共和那高雅的紫陽琴聲? 我忠誠的心自知天地可鋻,白發雖生,嵗月又何懼侵蝕。 官府中霜寒烈烈,鞦意正濃,講學之地風煖日長,晝夜沉沉。 我願乘小舟,不棄張翰般的醉意,一泊松江,與古今對話。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逝去賢者的懷唸,以及對自己忠誠不渝的信唸的堅持。詩中,“麟去無蹤老鳳喑”描繪了賢者離世的淒涼景象,而“丹心自許乾坤識”則彰顯了詩人的堅定與自信。末句“扁舟不棄張翰醉,一泊松江話古今”則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願與古今賢人對話的豁達情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理想與信唸的執著追求。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