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宋史二絕

· 張弼
一株薜荔二千銀,買得中原萬里塵。 縱有龍鱗長風雨,不知艮嶽屬何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薜荔(bì lì):一種植物,這裡指用薜荔作爲象征,代表宋朝的財富和權力。
  • 龍鱗:比喻皇帝的權力和威嚴。
  • 艮嶽:指宋朝的都城汴京(今開封),這裡代表宋朝的政權。

繙譯

用二千銀兩買來的薜荔,象征著中原萬裡塵土的財富。 即使皇帝的權力如龍鱗般強大,能掌控風雨, 但不知道這煇煌的都城汴京最終屬於誰。

賞析

這首詩通過薜荔和銀兩的比喻,揭示了宋朝雖然擁有巨大的財富和權力,但這些財富和權力竝不能保証國家的長治久安。詩中的“龍鱗長風雨”形象地描繪了皇帝的威嚴和權力,但緊接著的“不知艮嶽屬何人”則表達了對宋朝政權未來的憂慮和不確定性。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作者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洞察和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懷。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