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熙之詩五首

· 朱熹
古鏡重磨要古方,眼明偏與日爭光。 明明直照吾家路,莫指幷州作故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古鏡重磨:古代銅鏡時間久了會變得模糊,需要重新打磨使其恢復光亮,這裏有比喻恢復事物本來清晰面貌之意。
  • **吾家路:可理解爲正道、正確的人生道路或學說、主張等。在朱熹的語境中,可能與他所倡導的理學思想相關 。
  • **幷州:古地名,這裏指代外界紛繁的世俗之處等。

翻譯

古老的銅鏡若要重新煥發光澤需要依照古來的方法,擦亮後它的明亮竟能與日光爭輝。這清晰的光芒直直照亮我心中那條正道,切不可將世俗之地當作安身立命的故鄉。

賞析

這首詩中朱熹以「古鏡重磨」爲喻,希望林熙之能夠迴歸正道,追求真理如同將古鏡擦亮重現光芒。「眼明偏與日爭光」形象生動地寫出通過正確的方法能獲得清晰的洞察力,具有很強烈的感染力。「明明直照吾家路」則點明那個清晰洞察的方向正是遵循正確的理念,「吾家路」在朱熹思想裏或許暗指理學所倡導的修養路徑。而最後一句「莫指幷州作故鄉」是警醒林熙之不要迷失在世俗紛擾中,有着勸誡友人堅守正道,不要被外界的繁華迷惑、偏離正途的意味。整首詩兼具哲理與詩意,用生動平常的意象表達了對友人真摯的引導和勸誡,體現了朱熹以自己理念影響他人追求精神昇華的願望 。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