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道中

南嶽南來五嶺連,黃茅望斷瘴雲邊。 未知遊子歸何日,又見梅花送一年。 行路雨晴多負笠,居人冬晚不衣綿。 異蛇見說無人捕,官政於今可勝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南嶽:指南嶽衡山。
  • 五嶺:越城嶺、都龐嶺(páng)、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的總稱。
  • 瘴雲:溼熱蒸鬱能致人疾病的雲氣。
  • 負笠:揹着斗笠。

翻譯

從南嶽衡山往南延伸,五嶺山脈相連,黃色的茅草望不到盡頭,那瘴氣瀰漫的雲邊讓人膽寒。 不知道在外漂泊的遊子何時才能歸家,又看到梅花綻放,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行路時遇到雨過天晴,很多人都揹着斗笠,當地居民在冬季晚些時候也不穿厚綿衣。 聽說奇異的蛇已經沒人捕捉了,如今這裏的政事治理是否比以前要好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永州的自然景色和當地的一些生活情景,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對遊子歸期的思念以及對當地政事的關注。詩的首聯描繪了永州的地理環境,南嶽南來,五嶺相連,瘴雲瀰漫,給人一種荒涼、遙遠的感覺。頷聯通過梅花送年,表達了時光的流逝和遊子的羈旅之愁。頸聯描寫了當地的氣候和居民的生活習慣,行路者雨晴負笠,居人冬晚不衣綿,展現了當地的獨特風情。尾聯則提到異蛇無人捕,對當地的政事進行了思考,詢問其是否比以前有所改善。整首詩意境蒼涼,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既展現了永州的自然風光,也反映了詩人的內心感受和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潘希曾

明浙江金華人,字仲魯,號竹澗。弘治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出核湖廣等地邊儲歸,不賂劉瑾,被廷杖除名。瑾敗,起刑科右給事中。嘉靖時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入爲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澗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