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都督馮公韻

· 劉炳
鳳城宮闕倚蒼山,虎衛旌旗拂畫闌。 輦路霜清梅破臘,御溝波暖柳欺寒。 青雲每愧班超筆,華髮應慚貢禹冠。 未信壯懷渾寂寞,錦衣鞍馬出長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鳳城:京都的美稱。(「鳳」,fèng)
  • 宮闕:指宮殿。(「闕」,què)
  • 蒼山:青山。
  • 虎衛:勇猛的衛士。
  • 旌旗:旗幟的總稱。(「旌」,jīng)
  • 畫闌:有畫飾的欄杆。
  • 輦路:天子車駕所經的道路。(「輦」,niǎn)
  • :農曆十二月稱臘月。
  • 御溝:流經宮苑的河道。
  • 青雲:比喻高遠的志向。
  • 班超筆:用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表示有遠大抱負。
  • 華髮:花白的頭髮。
  • 貢禹冠:指貢禹那樣的高官地位。
  • 壯懷:豪壯的胸懷。
  • 錦衣:精美華麗的衣服。
  • 鞍馬:指騎馬。

翻譯

京都的宮殿倚靠在蒼青色的山巒旁,勇猛的衛士們的旌旗輕拂着彩繪的欄杆。天子車駕所經的道路上,寒霜已清,梅花在臘月中綻放,流經宮苑的河道中水波溫暖,柳枝在寒意中依然展現出勃勃生機。我常常爲自己沒有像班超那樣的遠大抱負和才華而感到羞愧,如今已生白髮,也應該爲沒有像貢禹那樣取得高官之位而慚愧。然而,我並不相信自己的豪壯胸懷會全然寂寞,我身着錦衣,騎着鞍馬,離開了長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京都的壯麗景象以及詩人的內心感受。詩的前兩句通過描寫鳳城宮闕和虎衛旌旗,展現出京都的威嚴和氣勢。第三、四句以輦路的霜清梅破臘和御溝的波暖柳欺寒,描繪了季節的變化和自然的生機。接下來,詩人用班超筆和貢禹冠的典故,表達了自己對志向和功名的思考與感慨,既有對自己未能充分施展才華的遺憾,也有對年華漸逝而未取得更高成就的慚愧。最後兩句則表現出詩人儘管有這樣的感慨,但仍然懷着豪壯的胸懷,騎馬離開了長安,暗示着他對未來仍抱有希望和追求。整首詩意境宏大,情感複雜,既有對京都景象的描繪,也有對個人心境的抒發,展示了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

劉炳

元明間江西鄱陽人,字彥炳。元順帝至正中,從軍於浙。元末詣朱元璋,獻書言事。平江西,授中書典籤。洪武中屢升大都督府掌記,除東阿知縣。旋以病告歸,年六十九卒。工詩,有《春雨軒集》。 ► 3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