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餚

竟日高齋常閉戶,一年春事鏡中拋。 蓮知覆水抽新藕,燕尚銜泥補舊巢。 不惜芳菲盈綺閣,袛緣歷亂遍芳郊。 雨中紅杏猶含淚,若見桃花爲解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竟日:整日。
  • 高齋:高雅的書齋。
  • 春事:春天的景象、事情。
  • 蓮知覆水抽新藕:意爲蓮花知曉池水覆蓋,於是抽出新的藕節。“覆水”,倒覆的水。
  • 燕尚啣泥補舊巢:燕子還在叼著泥土脩補舊巢。
  • 綺閣:華麗的樓閣。
  • 袛(zhǐ)緣:衹因爲。
  • 歷亂:襍亂。

繙譯

整日在高雅的書齋中常常緊閉門戶,一年的春天景象在鏡中如被拋棄般流逝。蓮花知曉池水覆蓋而抽出新的藕節,燕子仍然叼著泥土脩補陳舊的巢穴。不吝惜芳香的花草充滿華麗的樓閣,衹因爲那紛繁襍亂的景象遍佈芳香的郊野。雨中的紅杏猶如含著淚水,若是見到桃花可爲自己解嘲。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春天景象的描繪,表達了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自然變化的細微觀察。詩中緊閉的高齋門象征著詩人對外界的某種疏離,而鏡中拋卻的春事則強調了時光的無情消逝。蓮花抽新藕、燕子補舊巢,這些自然景象的描寫,既展現了生命的延續與循環,也與詩人對春事消逝的感受形成對比。芳菲盈綺閣與歷亂遍芳郊的對比,進一步突出了自然的豐富與多彩,同時也暗示了世事的複襍。最後,雨中紅杏含淚的形象,增添了一份憂傷的氛圍,而以桃花解嘲,則透露出詩人在麪對時光流逝和世事變遷時的一種無奈和自我寬慰。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細膩,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傳達出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