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僉憲

· 鄧林
十年簪筆侍鵷行,此日承恩出建章。 錦誥回鸞新雨露,鐵冠峨豸舊風霜。 七閩有幸來常袞,四海惟應數範滂。 去去莫辭行邁遠,九重威德待宣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簪筆:古代官員上朝時插在帽帶上的筆,用以記事或草擬奏章。
  • 鵷行:指朝廷中的官員行列。
  • 承恩:受到皇帝的恩寵。
  • 建章:古代宮殿名,這裡指朝廷。
  • 錦誥:用錦緞制成的詔書,表示尊貴。
  • 廻鸞:指詔書上的印章,象征皇權。
  • 鉄冠:指官員的帽子,象征其職位。
  • 峨豸:指官員的官帽上的裝飾,象征其地位。
  • 七閩:指福建,古代福建有七閩之稱。
  • 常袞:人名,唐代宰相,以清廉著稱。
  • 範滂:人名,東漢時期的清官,以直言敢諫聞名。
  • 九重:指皇宮,這裡指皇帝。
  • 威德:指皇帝的威嚴和恩德。

繙譯

十年間,我作爲官員在朝廷中侍奉,今日受到皇帝的恩寵,離開了朝廷。 新的詔書帶著皇恩,我的官帽上依舊帶著舊日的風霜。 幸運的是,我被派往福建,那裡有像常袞這樣的賢臣; 在全天下,也衹有像範滂這樣的清官能夠被數得出來。 去吧,不要害怕路途遙遠,皇帝的威嚴和恩德等待著你去宣敭。

賞析

這首詩是鄧林送別趙僉憲的作品,表達了對趙僉憲的贊賞和祝福。詩中,“十年簪筆侍鵷行”描繪了趙僉憲在朝廷中的辛勤工作,“此日承恩出建章”則突出了他受到的皇帝的恩寵。後兩句通過對常袞和範滂的提及,暗示趙僉憲也將成爲一位賢臣。最後,詩人鼓勵趙僉憲不要畏懼遠行,要宣敭皇帝的威德,展現了對其未來的美好期待。

鄧林

明廣東新會人,初名彝,字士齊,一字觀善,號退庵。洪武二十九年舉人。授貴縣教諭,歷官吏部主事。宣德四年,以言事忤旨,謫戍保安。赦歸,居杭州卒。工詩文及書法。有《退庵集》、《湖山遊詠錄》。 ► 4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