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陶淵明讀山海經二十四首

珥蛇乘兩龍,名曰夏後開。 而以三嬪上,竊得九歌來。 清吟動天穆,妙舞獨徘徊。 遙望大荒內,須搖真可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珥蛇:珥,古代的一種裝飾,這裡指耳飾。珥蛇,即耳飾上掛著蛇形裝飾。
  • 乘兩龍:乘,駕馭。兩龍,兩條龍。這裡指駕馭兩條龍。
  • 夏後開:夏後,即夏朝的君主。開,指夏啓,夏朝的第二位君主。
  • 三嬪:嬪,古代帝王的妃子。三嬪,指三位妃子。
  • 九歌:古代楚國的祭祀歌曲,相傳爲屈原所作。
  • 天穆:天的高遠和莊嚴。
  • 大荒:古代神話中的邊遠之地,荒涼而神秘。
  • 須搖:須,等待。搖,動搖,變化。須搖,等待變化,這裡指等待命運的變遷。

繙譯

耳飾上掛著蛇形裝飾,駕馭著兩條龍,他就是著名的夏朝君主夏啓。他通過三位妃子,媮媮地得到了《九歌》這首歌曲。他清吟的聲音感動了高遠莊嚴的天空,他的妙舞獨自在空中徘徊。遠遠望去,在那荒涼神秘的大荒之中,等待命運的變遷,真是令人悲哀。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夏啓的形象和他的行爲,展現了一種超凡脫俗的神話色彩。詩中“珥蛇乘兩龍”形象生動,展現了夏啓的非凡身份和力量。而“竊得九歌來”則暗示了他的智慧和野心。後兩句則通過“清吟動天穆,妙舞獨徘徊”表達了他的藝術才華和孤獨感。最後一句“遙望大荒內,須搖真可哀”則深刻地表達了對命運無常的哀歎。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古代神話的想象和對命運的感慨。

黃省曾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勉之,號五嶽。黃魯曾弟。通《爾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鄉榜,而會試累不第。從王守仁、湛若水遊,又學詩於李夢陽,以任達跅弛終其身。有《西洋朝貢典錄》、《擬詩外傳》、《客問》、《騷苑》、《五嶽山人集》等。 ► 9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