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敦孝堂
三山有孝子,父歿方七齡。
母氏不二天,齧指誓清貞。
辛苦撫孤兒,織紝營厥生。
子年既已長,奉養心益誠。
拾穗供盤飧,採薪時自烹。
已身忍飢渴,母食恆充盈。
溫清在冬夏,問候當雞鳴。
陸績既懷橘,王祥曾臥冰。
藩伯重褒獎,里閈揚芳聲。
一旦母嬰疾,慄慄增戰兢。
稽顙禱北辰,願以身代更。
至誠感蒼旻,母疾遄安寧。
溲器每親滌,僮僕不欲令。
扶養復三載,母歿哀不勝。
悽愴霜露降,怵惕春兩零。
華堂揭敦孝,允矣當此名。
況今有賢嗣,翰苑沾恩榮。
孝行格天地,斯言誠足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齧指(niè zhǐ):咬手指,表示決心。
- 織紝(zhī rèn):紡織。
- 盤飧(pán sūn):盤中的食物。
- 溫清(wēn qìng):溫暖和清涼,指冬暖夏涼。
- 問候(wèn hòu):詢問安好。
- 陸績(Lù Jì):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以孝聞名。
- 王祥(Wáng Xiáng):東漢末年孝子,臥冰求鯉的故事廣爲流傳。
- 藩伯(fān bó):地方官。
- 里閈(lǐ hàn):鄉里,鄰里。
- 慄慄(lì lì):恐懼的樣子。
- 戰兢(zhàn jīng):戰慄,恐懼。
- 稽顙(qǐ sǎng):叩頭,表示極度尊敬或哀求。
- 北辰(běi chén):北極星。
- 蒼旻(cāng mín):蒼天。
- 遄(chuán):迅速。
- 溲器(sōu qì):便器。
- 怵惕(chù tì):恐懼警惕。
- 霜露(shuāng lù):霜和露水,指寒冷的天氣。
- 怵惕(chù tì):恐懼警惕。
- 春兩(chūn liǎng):春雨。
- 敦孝(dūn xiào):強調孝順。
- 翰苑(hàn yuàn):翰林院,古代最高學府和學術機構。
- 徵(zhēng):證明,驗證。
翻譯
三山有一位孝子,父親去世時他才七歲。他的母親堅守貞節,咬手指發誓保持清白。她辛苦地撫養孤兒,通過紡織來維持生活。兒子長大後,對母親的奉養更加誠懇。他撿拾穀穗來供給食物,自己採柴做飯。他忍受飢餓和口渴,確保母親的食物充足。無論冬夏,他都確保母親溫暖清涼,每天雞鳴時分問候母親。他像陸績一樣懷揣着孝心,像王祥一樣臥冰求鯉。地方官重獎他,鄰里間傳揚他的美名。
一天,母親生病了,他恐懼戰慄。他叩頭祈禱北極星,願意代替母親承受病痛。他的至誠感動了蒼天,母親的病迅速痊癒。他親自清洗便器,不讓僕人代勞。他又照顧母親三年,直到母親去世,他哀痛不已。每當霜露降臨,春雨零落,他都感到恐懼和警惕。華堂上掛着「敦孝」二字,確實名副其實。現在他的後代在翰林院受到恩榮,他的孝行足以感動天地,這些話確實可以作爲證明。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詳細描述孝子的行爲和心態,展現了其深厚的孝道精神。詩中,孝子的行爲如拾穗供食、採薪自烹、忍飢渴而母食充盈等,都體現了其對母親的深切關懷和無私奉獻。他的孝行不僅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讚揚,更感動了天地,體現了孝道的至高無上。詩的結尾強調孝行的傳承和影響,表明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值得後人學習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