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約之園亭

愛公池館得忘機,初日留連至落暉。 菱暖紫鱗跳覆沒,柳陰黃鳥囀還飛。 徑無凡草唯生竹,盤有嘉蔬不採薇。 勝事閬州雖或有,終非吾土豈如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忘機:忘掉世俗的機巧之心,指心無紛擾,淡泊寧靜。
  • 初日:清晨的太陽。
  • 紫鱗:代指魚。
  • ****囀(zhuàn):鳥婉轉地叫。
  • 凡草:普通的草。
  • 嘉蔬:美味的蔬菜 。
  • 采薇:薇是一種野菜,商朝末年,伯夷、叔齊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後常以 「采薇」 表達隱居生活或高潔的志向。
  • 閬(làng)州:地名。
  • 吾土:自己的故鄉。

翻譯

我喜愛段約之的池館,在這裏能拋卻世俗之心,沉醉其中。從清晨的陽光初照一直流連忘返到落日餘暉灑下。菱角在溫暖的水中,魚兒在其間歡快跳躍,時而浮現時而隱沒;柳蔭下黃鳥婉轉啼叫,自由自在地飛翔。園中小徑上沒有普通的雜草,只有竹子蓬勃生長;盤中盛着美味的蔬菜,無需去採摘野菜。閬州雖然或許也有這般美好的景緻,但這裏終究不是我的故鄉,我怎能不想回歸故里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段約之園亭的美好景色,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詩的前兩聯細膩地描寫了園亭的自然風光,「菱暖紫鱗跳覆沒,柳陰黃鳥囀還飛」,一動一靜,生動展現出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畫面,透露出詩人對園亭景色的喜愛和陶醉之情。領聯「徑無凡草唯生竹,盤有嘉蔬不採薇」,通過對園中的小徑和盤中食物的描寫,進一步烘托出園亭的高雅和生活的愜意。最後兩聯筆鋒一轉,詩人由眼前的美景聯想到故鄉,發出「勝事閬州雖或有,終非吾土豈如歸」的感慨,表達了內心深深的思鄉之情。整首詩情景交融,在讚美園亭景色的同時,更蘊含着對故鄉的眷戀,質樸而真摯的情感打動人心 。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