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貢父赴秦州清水

劉郎高論坐噓枯,幕府調胹用緒餘。 筆下能當萬人敵,腹中嘗記五車書。 聞多望士登天祿,知有名臣薦子虛。 且復絃歌窮塞上,祇應非晚召相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劉郎:指劉貢父。
  • 噓枯:比喻拯絕旱災,救助生靈。
  • 幕府:本指將帥在外的營帳,後泛指軍政大吏的府署。
  • 調胹(ér):烹調食物。此指處理事務。
  • 緒餘:抽絲後留在繭子上的殘絲,比喻事物之殘餘或主體之外所剩餘者。
  • 天祿:天賜的福祿。
  • 子虛:漢代司馬相如所著《子虛賦》。

翻譯

劉貢父高妙的言論能救助生靈,在幕府中處理事務只運用剩餘的精力。他筆下的文章能夠抵擋萬人,腹內曾記着許多書籍。聽聞很多有聲望的士人能獲得天賜福祿,知道有名臣舉薦司馬相如般的才華。暫且再次在那塞上通過絃歌來窮困度日吧,只應該不會太晚召回如同司馬相如那樣的他。

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送別劉貢父前往秦州清水時所作。詩中高度讚揚了劉貢父的才華和能力,如「劉郎高論坐噓枯」突出他言論的高深,「筆下能當萬人敵,腹中嘗記五車書」強調他的文才和博學。詩中還提到有人舉薦他,表達了對他未來的期許。最後說他雖然暫時在塞上,但是相信不久就會被召回。整首詩言辭懇切,情感真摯,既體現了王安石對友人的惜別與祝福之情,也展示了劉貢父出衆的才能和形象。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