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甲辰秋東林書院落成步楊龜山先生此日不再得詩韻

此日今還得,朝輝耀扶桑。 厥初赤子心,懸象並穹蒼。 無端過浮雲,暫掩本靈光。 努力事拂拭,依然露元陽。 理欲判危微,規矩成員方。 塵埃去弗來,真氣泄鍼芒。 日新又日新,其何用不臧。 性非猶杞柳,仁義寧賊戕。 無爲彼教惑,吾道擲秕糠。 大哉羲孔易,洗心密退藏。 不效淺薄子,爭鬥羣卉芳。 天地人鼎立,至大而至剛。 欲仁斯仁至,安所置彷徨。 南方文學古,東林歲月長。 繼往開來茲,平步履康莊。 念我踰五十,慚愧闇然章。 從前所縈縈,不脫名利場。 何當一奮躍,藩決失羸羊。 日知其所無,月能幸無忘。 果能此道矣,雖柔而必強。 浩渺重溟波,一葦自堪航。 流光不相貸,迅速轉無常。 朝聞夕死可,仁者壽不亡。 若不及時敏,老至空悲傷。 中行未易幾,必也狷與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萬曆甲辰:明神宗萬曆三十二年(1604 年),甲辰爲干支紀年。
  • 扶桑:神話中的樹名,傳說日出其下。這裏指太陽升起的地方。
  • 厥初:其初,起初。
  • 赤子心:像嬰兒一樣純真的心。
  • 懸象:日月星辰。
  • 穹蒼:蒼天,天空。
  • 無端:沒有來由,無緣無故。
  • 靈光:原指神異的光輝,這裏指人內心的智慧和善良。
  • 元陽:這裏指人的本心、本性。
  • 危微:指人心的隱微之處,善惡的分界。
  • 員方:指圓形和方形,這裏指規矩和準則。
  • 弗來:不來。
  • 泄鍼芒:像鍼芒一樣細微地散發出來。
  • :善,好。
  • (qiāng):殘害。
  • 羲孔易:伏羲、孔子的《易》經。
  • 密退藏:深入地隱藏、修養。
  • 羸羊:瘦弱的羊,這裏比喻人的弱點或困境。
  • 重溟波:深遠的大海波濤。
  • 狷(juàn):指拘謹、潔身自好。

翻譯

今天這個日子又得到了,早晨的光輝照耀着東方。起初那如赤子般純真的心,如同日月星辰高懸在天空。無緣無故飄過的浮雲,暫時遮掩了原本的靈光。努力去擦拭,依然會顯露出本心本性。 理與欲的分別在於人心的隱微之處,要以規矩形成圓形和方形。塵埃不要讓它進來,真正的氣息如鍼芒般細微地散發出來。每天都要有新的進步,這樣做有什麼不好呢? 人性不像杞柳那樣可以隨意扭曲,仁義怎能被殘害呢?不要被那些外教所迷惑,我們的道不能像秕糠一樣被拋棄。偉大啊,伏羲和孔子的《易》經,能洗淨心靈並深入地修養隱藏。不要效仿那些淺薄的人,去與羣花爭鬥芳香。 天地人三者鼎立,最爲宏大且剛強。想要達到仁,仁就會到來,哪裏還會有彷徨呢?南方的文學傳統古老,東林書院的歲月長久。繼承過往,開創未來,平穩地走在康莊大道上。 想到我已經超過五十歲了,慚愧自己像黑暗中的篇章。從前所困擾的,都脫不開名利的場域。何時能夠奮力一躍,突破像瘦弱的羊一樣的困境呢?每天知道自己所沒有的,每月都能慶幸沒有忘記。如果真能這樣做,雖然柔弱但一定會變得強大。 浩渺的大海波濤,一根蘆葦也可以航行。時光不等人,迅速流轉變化無常。早上聽聞了真理,晚上死去也可以,有仁德的人長壽不會滅亡。如果不及時敏銳,到老了就只能空自悲傷。做到中道並不容易,必定要有狷介和狂放的精神。

賞析

這首詩是顧允成在東林書院落成時所作,表達了他對道德修養、人生追求和學問傳承的思考。

詩的開頭描繪了早晨的光輝和最初的赤子之心,強調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接着,詩人提到了理欲之分和規矩的重要性,以及要努力去除外界的干擾,保持內心的純淨和智慧。詩人認爲人性應該堅守仁義,不被外教所迷惑,要以伏羲和孔子的《易》經爲指導,進行心靈的修養。

詩中還表達了對東林書院的期望,希望能夠繼承和發揚南方的文學傳統,開創未來。詩人反思自己的過去,意識到自己曾陷入名利的困擾,現在希望能夠突破困境,不斷進步。他強調了每天學習和反思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變得強大。最後,詩人感慨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呼籲人們要及時追求真理和仁德,否則到老會徒留悲傷。同時,詩人認爲要做到中道並不容易,需要有狷介和狂放的精神。

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富有哲理。通過對內心世界和人生追求的探討,表達了詩人對道德和學問的執着追求,以及對未來的期望和信心。

顧允成

顧允成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季時,號涇凡。顧憲成弟。性耿介,厲名節。萬曆十四年赴殿試,對策中語侵鄭妃,置末第。房寰疏詆海瑞,允成不勝憤,偕同年生抗疏劾之,忤旨坐廢。久之,以薦詔許以教授用,歷官禮部主事。時三王並封,偕同官合疏諫,不報。後以疏劾閣臣張位,謫光州判官,乞假歸,與憲成講學東林,不復出。有《小辨齋偶存》。 ► 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