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薛玄臺致奠太石賈丈並訊二尊人嫂夫人起居

昔年子歸來,關山有太石。 今日子邁往,朱龍無太石。 如何轉盼間,幽明倏旦夕。 死去何所知,奈此高堂白。 室內守空幃,念之悽愴百。 爲我問靈幾,精氣誰與宅。 人生終會盡,彭殤亦安擇。 化作莊家蝶,隱几論今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太石:文中指人名。
  • 邁往:出行,遠遊。邁(mài)。
  • 朱龍:此處可能指地點 ,具體含義需結合更多背景信息確定。
  • 轉盼:轉眼。盼(pàn)。
  • 幽明:指生與死,陰間與陽間。
  • (shū):極快地,忽然。
  • 旦夕:早晨和晚上,比喻短時間內。
  • 高堂:指父母。
  • (wéi):帳子、幔幕。
  • 靈幾:供神的几筵。
  • 精氣:陰陽精靈之氣,這裏指人的精神。
  • :居處,這裏可理解爲寄託。
  • 彭殤:指壽夭,長壽和短命。彭,指彭祖,傳說中的長壽者;殤,指未成年而死。
  • 莊家蝶:借用莊周夢蝶的典故,表達人生如夢幻的感慨。

翻譯

往昔你歸來的時候,關山裏有太石。如今你遠行前往,朱龍那裏卻沒有太石。爲何在轉眼之間,生死陰陽就瞬息變換。死去的人又能知道什麼呢,只是奈何讓父母爲此頭髮變白。屋內守着空幃幕,想到這就悲傷不已。替我問問那供神的几筵,人的精神與誰寄託。人生終究會走到盡頭,長壽或短命又如何能選擇。願化作那莊周夢中的蝴蝶,靠着几案談論古今之事。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逝者的哀思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通過今昔對比,突出了生命的變幻莫測,「昔年子歸來」與「今日子邁往」形成鮮明的對照,表現出時光的匆匆和命運的無常。「如何轉盼間,幽明倏旦夕」一句,深刻地傳達了詩人對生死瞬間變化的無奈和悲哀。同時,詩人也提到了逝者的離去給父母帶來的傷痛,「奈此高堂白」體現了對父母的同情和擔憂。詩的後半部分,詩人對人生的終結和命運的安排進行了思考,認爲人生終有盡頭,長壽或短命難以選擇,流露出一種對生命的豁達和對世事的超脫。最後,詩人希望化作莊周夢中的蝴蝶,以一種超脫的姿態來面對人生的變遷,談論古今之事,體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對生死的坦然態度。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沉,語言簡潔而富有表現力,讓人感受到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和對人生的哲學思考。

顧允成

顧允成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季時,號涇凡。顧憲成弟。性耿介,厲名節。萬曆十四年赴殿試,對策中語侵鄭妃,置末第。房寰疏詆海瑞,允成不勝憤,偕同年生抗疏劾之,忤旨坐廢。久之,以薦詔許以教授用,歷官禮部主事。時三王並封,偕同官合疏諫,不報。後以疏劾閣臣張位,謫光州判官,乞假歸,與憲成講學東林,不復出。有《小辨齋偶存》。 ► 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