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辛稼軒陳同甫倡和韻,送王正子之襄陽,明春歸廣陵,並囑其一示何生龍若

立馬和君說:到襄陽、爲餘先問,隆中諸葛。往日英雄潮打盡,怪煞怒濤崩雪。今古恨、總多於發。再問大堤諸女伴,白銅鞮、可有閒風月?誰彈向,楚天瑟? 才逢燕市還分別。悵平生、無多知己,幾番離合。此去武昌魚不少,莫惜顏筋柳骨。要頻看、鄭虔三絕。一幅新詞《淒涼犯》,囑來春、並示何生鐵。霜夜吼,燭花裂。
拼音
陳維崧

陳維崧

陳維崧(1625~1682年),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陽羨詞派領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之子。明熹宗天啓五年(1625年),陳維崧出世,幼時便有文名。十七歲應童子試,被陽羨令何明瑞拔童子試第一。與吳兆騫、彭師度同被吳偉業譽爲“江左三鳳”。與吳綺、章藻功稱“駢體三家”。明亡後,科舉不第。弟弟陳宗石入贅於商丘侯方域家,陳維崧亦寓居商丘,與弟同居。順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陳維崧訪冒襄,在水繪庵中的深翠房讀書,冒襄派徐紫雲(雲郎)伴讀。康熙元年(1662年),陳維崧至揚州與王士禎、張養重等修禊紅橋。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授官翰林院檢討。卒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歲。 ► 17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