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書牀鏡檻,記相連斜桷。慣見修蛾遠山學。倩青腰受簡,素女開圖,才凝盼,一線靈犀先覺。 新來窺宋玉,不用登牆,近在蛛絲畫屏角。見了乍驚回,點屐聲頻,分明睹翠帷低擢。旋手揭,流蘇近前看,又何處迷藏,者般難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書牀鏡檻:放置書籍的牀榻和鑲嵌鏡子的欄杆。
  • 斜桷(jué):斜的椽子,這裏指房屋的結構部分。
  • 修蛾:修長的眉毛。
  • 青腰:傳說中仙女名,這裏指代某位侍女之類。
  • 素女:神話中的 神女。
  • 靈犀:古人認爲犀牛的角中有條白紋從角尖通向頭腦,感應靈敏,稱靈犀,常用以比喻心意相通。
  • 窺宋玉:典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賦》,鄰家女子登牆偷看宋玉。這裏指女子悄悄看心儀之人。
  • 點屐(jī):屐,一種木底鞋。點屐,發出木屐走動的聲音。
  • 翠帷:綠色的帷幕。
  • 低擢(zhuó):低低地擺動。
  • 流蘇:用絲線等製成下垂的穗狀物,常裝飾在帳幕等物上。
  • 者般:這般。

翻譯

書房的牀榻與鏡臺欄杆相連,還記得那傾斜的椽子。常常能看到她模仿遠山上修長的蛾眉。讓侍女傳遞書簡,仙女打開畫卷欣賞。她纔剛剛流露出目光,彼此之間就像有靈犀一點,心有感應先知曉。 如今她像鄰家女子偷看宋玉一般,不用登上牆頭,近在蛛網縈繞的畫屏一角。他一下見到她不禁驚慌回頭,只聽得木屐走動聲響頻頻傳來,分明看到那翠色的帷幕在輕輕地擺動。她馬上伸手挑起那流蘇,走上前去觀看又跑到哪裏去捉迷藏了,這般難以把她捕捉到蹤跡。

賞析

這首詞細膩地描繪了一段含蓄而美妙的男女情事。上闋先以書牀鏡檻、相連斜桷等環境描寫營造出幽靜的氛圍,接着刻畫女子的修眉以及兩人之間心有靈犀的微妙情愫,展現出那份悄然萌生的情意。下闋用「窺宋玉」典故生動地引出女子的暗中窺視,通過「乍驚回」「點屐聲頻」「翠帷低擢」等動作和細節描寫,將兩人相遇時那種慌亂、羞澀又帶着好奇的微妙心理與情境刻畫入微。詞中語言精巧,以生動形象的筆觸,將這段隱祕的情感展現得鮮活而充滿情趣,於含蓄委婉中盡顯男女之間的旖旎情思與美好韻致 。

朱彝尊

朱彝尊

朱彝(yí)尊,清代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醧舫,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南朱北王”);作詞風格清麗,爲“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陳維崧並稱“朱陳”;精於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餘力,爲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著有《曝書亭集》80卷,《日下舊聞》42卷,《經義考》300卷;選《明詩綜》100卷,《詞綜》36卷(汪森增補)。所輯成的《詞綜》是中國詞學方面的重要選本。 ► 23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