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

· 藍智
稻粱漠漠秋風老,茅屋瀟瀟夜雨多。 一點蘇枯今不及,數重漏溼欲如何。 百年又迫飢寒際,十口曾因喪亂過。 欲往南山訪黃綺,雲深何處紫芝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漠漠:形容廣漠而沉寂。讀作「mò mò」
  • 瀟瀟:形容風雨急驟。讀作「xiāo xiāo」
  • 蘇枯:使枯萎的草木復活。這裏指緩解困境、拯救災民。
  • 漏溼:指漏雨潮溼。
  • 黃綺:漢初商山四皓中的夏黃公、綺裏季的合稱。這裏指避世隱居的高士。

翻譯

稻田裏的稻穀高粱在沉寂的秋風中顯得蕭條,茅草屋在急驟的夜雨中滴滴答答響個不停,雨水繁多。如今想要使枯萎的草木復甦都來不及,幾重房屋都被漏雨打溼,又能怎麼樣呢?人生百年,又處於飢寒交迫之際,一家十口人曾因爲戰亂而顛沛流離。想要前往南山拜訪像黃綺那樣的隱士,可是雲深霧繞,何處能聽到紫芝歌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淒涼的秋夜景象,透露出詩人對生活的無奈和對社會動盪的感慨。詩的前兩句通過描寫秋風中的稻粱和夜雨中的茅屋,營造出一種蕭瑟、冷清的氛圍。「一點蘇枯今不及,數重漏溼欲如何」,表達了詩人面對困境的無力感和對百姓疾苦的同情。「百年又迫飢寒際,十口曾因喪亂過」,則訴說了人生的艱難和戰亂帶來的痛苦。最後兩句,詩人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但又感到這種嚮往在現實中的難以實現,反映出他內心的矛盾和迷茫。整首詩語言樸實,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讓人感受到了詩人對世事的憂慮和對未來的迷茫。

藍智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明之,一作性之。藍仁弟。元末與兄往武夷師從杜本,絕意科舉,一心爲詩。明洪武十年以薦授廣西按察司僉事,以清廉仁惠著稱。其詩清新婉約,與兄齊名。有《藍澗集》。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