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先民部貞穆先生

尺寸量天天曰瞢,苦僧遷客一生中。 遂從決脰師王蠋,寧事焚膏嘆陸通。 何處墓門無盍旦,誰爲孝子有彈弓。 鱷溪鬼影蛟魚吊,韓伯由茲不送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méng):昏暗不明的樣子。
  • (dòu):脖子。
  • 王蠋(zhú):齊國賢者,燕軍攻齊,王蠋堅決不做燕的臣民,自縊而死。
  • 焚膏:點燈照明,指勤奮學習或工作。
  • 陸通:春鞦時楚國隱士,佯狂不仕。
  • 盍旦(hé dàn):鳥名,黎明時鳴叫。
  • 鱷谿:潮州韓江的一段,相傳韓瘉曾在此処敺鱷,故而得名。

繙譯

用尺子去度量天空,天空顯得昏暗不明,那些苦悶的僧人和被貶謫的遷客,一生都是如此。 於是決心像王蠋那樣堅決不屈,自刎而死,怎肯像陸通那樣衹爲了勤奮學習或工作而空自歎息。 哪裡的墓門前沒有盍旦鳥在鳴叫,又有誰能像真正的孝子那樣擁有彈弓呢。 鱷谿的鬼影讓蛟魚憑吊,韓伯由此不再被貧睏所睏擾。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悼唸先民部貞穆先生所作。詩中用“尺寸量天”表現出了一種無奈和睏惑,暗示了現實的難以捉摸。以苦僧遷客的一生來映襯貞穆先生的遭遇,突出了其命運的坎坷。通過提及王蠋,表達了對貞穆先生堅貞不屈精神的贊美;而陸通的例子則從反麪強調了不應衹空自歎息,而應有所作爲。詩中還提到墓門前的盍旦和孝子的彈弓,可能是在暗示對正義和孝道的思考。最後以鱷谿的鬼影和蛟魚的吊唁,以及韓伯不再受窮的表述,寓意著對貞穆先生的一種特殊的紀唸和期望。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充滿了對貞穆先生的敬仰和緬懷之情。

謝元汴

謝元汴,至肇慶謁桂王,復授兵科給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遠。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隱居豐順大田泥塘。亂定,還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緇入臺灣,不知所終。有《燼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詩集》、《和陶》、《霜吟》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傳。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