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四山詩玄墓山
晨弭南湖棹,暮蠟東山屐。千級石磴遙,半嶺行雲逆。
佛宮才數椽,僧廚少四壁。井餘蛟龍腥,階唯鳥獸跡。
崩奔羣壑會,居然走震澤。皎月出層巖,窈窕穿樹隙。
寥空澹而澄,逾高光逾白,一照析秋毫,萬象呈圓魄。
浮嶼儼欲飛,列宿如可摘。巒竹多清音,巢鶻無卑翮。
箕踞藉落葉,長嘯振孤石。茲夕登茲山,彷佛藐姑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弭 (mǐ):停止。
- 棹 (zhào):船槳,這裏指船。
- 蠟 (là):蠟燭,這裏指照明。
- 屐 (jī):木底鞋,這裏指行走。
- 磴 (dèng):石階。
- 逆 (nì):迎,這裏指雲霧迎面而來。
- 椽 (chuán):屋樑上的橫木,這裏指房屋。
- 餘 (yú):剩餘。
- 崩奔 (bēng bēn):崩塌奔流。
- 震澤 (zhèn zé):古代指太湖。
- 窈窕 (yǎo tiǎo):形容月光透過樹隙的美麗景象。
- 寥空 (liáo kōng):空曠的天空。
- 澹 (dàn):平靜。
- 析 (xī):分析,這裏指月光清晰。
- 圓魄 (yuán pò):圓月。
- 浮嶼 (fú yǔ):浮動的島嶼。
- 儼 (yǎn):好像。
- 列宿 (liè sù):星星。
- 巒竹 (luán zhú):山間的竹子。
- 巢鶻 (cháo gǔ):巢中的鷹。
- 箕踞 (jī jù):一種坐姿,雙腿伸直分開。
- 藐姑射 (miǎo gū shè):神話中的山名,這裏指仙境。
翻譯
清晨停止在南湖划船,傍晚點亮東山的蠟燭行走。千級石階蜿蜒而上,半山腰雲霧迎面而來。 佛寺只有幾間小屋,僧人的廚房簡陋無壁。井中殘留着蛟龍的腥味,階上只有鳥獸的足跡。 羣山崩塌奔流,彷彿直奔太湖。皎潔的月亮從層層岩石後升起,美麗地穿過樹隙。 空曠的天空平靜而清澈,越高的地方月光越白,一束光清晰地照亮秋毫,萬物在圓月下呈現。 浮動的島嶼彷彿要飛起,星星如同可以摘取。山間的竹子發出清脆的聲音,巢中的鷹不再低飛。 我隨意地坐在落葉上,長嘯聲震動了孤石。今夜登上此山,彷彿置身於仙境藐姑射。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中秋夜登山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展現了山中的靜謐與月光的美。詩中「皎月出層巖,窈窕穿樹隙」一句,巧妙地捕捉了月光透過樹隙的瞬間,形象生動。後文「寥空澹而澄,逾高光逾白」則進一步以高遠的天空和愈發皎潔的月光,來象徵詩人內心的寧靜與超脫。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