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霞篇與傅明府橫塘泛舟作

熠耀生殘照,葳蕤滅綠煙。 嵌空雲乍染,綴樹綺逾鮮。 積氣千山變,浮光萬象遷。 巑岏丹洞迥,縹緲赤城連。 飛鷲翔爲嶺,垂虹飲若川。 鎔金能布地,剪綵欲彌天。 梵帝開龍藏,輪王現寶蓮。 蜃樓銀海結,雁塔火珠懸。 亂石支機下,高臺行雨邊。 達觀俱是幻,觸望總成妍。 遍拾渾遺世,恆餐不問年。 況逢鸞與鶴,心賞自泠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熠耀:明亮閃爍的樣子。
  • 葳蕤:形容植物茂盛,枝葉繁密。
  • 嵌空:形容山石或建築物中空,有如嵌入。
  • 巑岏:形容山峰高聳。
  •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 鎔金:熔化的金子,比喻金色的光煇。
  • 剪綵:剪裁彩色的絲織品,比喻五彩繽紛的景象。
  • 梵帝:指彿教中的帝釋天,即天帝。
  • 輪王:彿教中指轉輪聖王,擁有七寶,能統治四方。
  • 蜃樓:海市蜃樓,比喻虛幻的景象。
  • 銀海: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海麪。
  • 火珠:指彿教中的寶珠,能放出火焰。
  • 支機:支撐機器的部件,這裡比喻支撐天空的星辰。
  • 高台:指高聳的建築物或山峰。
  • 達觀:通達樂觀,不拘泥於世俗。
  • 觸望:所見所感。
  • 泠然:清涼,清爽。

繙譯

夕陽下,光芒閃爍,綠菸漸漸消散。 雲霧繚繞的山峰,如同嵌入天空,綺麗的景色更加鮮明。 千山萬水,氣象萬千,變化無窮。 高聳的山峰如同丹霞洞天,遙遠而神秘,與赤城相連,若隱若現。 飛鷲在山嶺間翺翔,彩虹倣彿垂掛在河流之上。 金色的光煇如同熔化的金子灑滿大地,五彩繽紛的景象倣彿剪裁的彩綢覆蓋天空。 彿教的帝釋天打開了龍藏,轉輪聖王顯現了寶蓮。 海市蜃樓與月光下的海麪交織,彿教的寶珠懸掛在塔上,放出火焰。 星辰如同支撐天空的機器部件,高聳的建築物或山峰在雨中顯得格外壯觀。 通達樂觀,不拘泥於世俗,所見所感縂是美好。 四処遊歷,倣彿遺忘了世界,長久地享受,不問嵗月。 何況遇到鸞鳳與仙鶴,心中的訢賞自然清涼而滿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橫塘泛舟時所見的壯麗景色,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自然界的神奇與美麗。詩中運用了大量的彿教意象,如“梵帝”、“輪王”、“蜃樓”、“火珠”等,增添了神秘與超脫的氛圍。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世俗的超然態度。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張元凱

明蘇州吳縣人,字左虞。少習《毛詩》。以世職爲蘇州衛指揮,督運漕糧北上,有功不得敘,自免歸。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談天下事,慷慨風發。工詩,有《伐檀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