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鹽
州家飛符來比櫛,海中收鹽今復密。
窮囚破屋正嗟欷,吏兵操舟去復出。
海中諸島古不毛,島夷爲生今獨勞。
不煎海水餓死耳,誰肯坐守無亡逃。
爾來賊盜往往有,劫殺賈客沈其艘。
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與爭秋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州家:指州官。
- 飛符:指朝廷調兵遣將的緊急命令。
- 比櫛:像梳齒般緊密排比,形容頻繁。
- 不毛:不長草木、五穀。「毛」讀 máo。
翻譯
州官的緊急命令頻繁到來,在海中收鹽現今又很緊密。窮困的囚犯和破落的屋子令人嘆息悲哀,官吏和士兵駕船去了又再出來。海中的各個島嶼自古以來就不長五穀,島上的居民爲了生存如今唯獨辛勞。不煎煮海水就會餓死,誰肯坐守在這裏而沒有逃亡的。近來盜賊常常出現,劫殺商人讓他們的船隻沉沒。一個百姓的生命就重如天下,君子怎能忍心去爭奪絲毫利益呢。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當時鹽政的一些狀況和對百姓生活的影響。詩中展現了在頻繁的收鹽政令下百姓的艱難處境,如窮囚破屋的慘狀,島民生存的辛苦,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如盜賊出沒等。王安石通過這些描述表達了對民生的關注和對不合理政策的批判,強調了百姓生命的重要性以及不能爲了小利而不顧百姓死活的觀點。整首詩語言質樸,感情真摯,體現了王安石對社會現實的敏銳洞察力和憂國憂民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