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鐘山

投老歸來供奉班,塵埃無復見鐘山。 何須更待黃粱熟,始覺人間是夢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投老:垂老,臨老。
  • 供奉班:指在宮廷中任職。這裏指王安石罷相後,又被神宗召回任官。
  • 塵埃:此處指世俗之事的紛擾。
  • 黃粱:黃粱夢的省稱。比喻虛幻不實的事和慾望的破滅猶如一夢。「粱」讀作「liáng」。

翻譯

我年老歸來在宮廷任職,再難見到鐘山(山名,在今江蘇南京),世俗之事的紛擾將我圍繞。何必等到黃粱夢醒,才發覺人間如同夢境一般。

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對人生的一種感悟。詩人年老時回到宮廷任職,卻感到被世俗紛擾所困,無法再像過去那樣親近自然,見到鐘山。詩中的「塵埃無復見鐘山」表達了他對過去寧靜生活的懷念和對現實的無奈。最後兩句「何須更待黃粱熟,始覺人間是夢間」,則是詩人對人生虛幻的深刻領悟,認爲人生本就如同一場夢,不需要等到像黃粱夢那樣的虛幻之事結束,才意識到這一點。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