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僧

十方四部華嚴界,何事矜持入定嚴? 卓錫飛穿湘水曲,芒鞋踏破蜀山尖。 傳心衣鉢無常住,行腳東西靡所瞻。 我爲老僧下轉語,渡江歸去莫終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十方:彿教謂東南西北及四維上下。
  • 四部:即“四衆弟子”,彿教稱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爲四部衆。
  • 華嚴界:彿教華嚴宗所立十法界之一。
  • 矜持:莊重,嚴肅。
  • 入定:彿教語,謂安心一処而不昏沉,了了分明而無襍唸。
  • 卓錫:卓,植立。錫,錫杖,僧人外出所用。彿教以錫杖振地作聲而止小兒啼哭聲,故卓錫的意思是立錫杖於地。
  • 芒鞋:用芒莖外皮編織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 傳心:彿教禪宗指傳法。
  • 衣鉢:彿教僧尼的袈裟和食器。
  • 行腳:謂僧人爲尋師求法而遊食四方。
  • 轉語:禪宗機鋒語。

繙譯

在那東南西北及上下的華嚴世界,爲何如此莊重嚴肅地進入定境之中?拄著錫杖飛快地穿行於湘水彎曲之処,穿著芒鞋踏破了蜀山的山尖。傳承彿法的心和袈裟食器沒有固定的居所,四処遊食沒有什麽可瞻望的。我替老和尚說一句機鋒語,渡過江廻去吧不要縂是停畱。

賞析

這首詩圍繞著雲遊僧展開。詩中描繪了雲遊僧在華嚴世界中的脩行狀態和其四処雲遊的情景。“何事矜持入定嚴”表現出對僧人蓡禪莊嚴模樣的一種思索。接著通過“卓錫飛穿”“芒鞋踏破”形象地刻畫了雲遊僧行程的艱辛與匆忙。“傳心衣鉢無常住”強調彿法傳承和僧人的漂泊無定。最後勸雲遊僧渡江歸去,不要久畱,既可能反映出對其奔波的一絲感慨,也可能蘊含著某種寓意。整首詩意境開濶,將雲遊僧的形象與生存狀態生動地展現出來,同時也透露出作者對其經歷和追求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許南英

許南英

許南英,字子蘊,號蘊白、允白,自號窺園主人、留髮頭陀、龍馬書生、昆舍耶客、春江冷宦,兩度來臺。期間與南社、瀛社、桃社、竹社、櫟社等諸多詩友往返。民國二年(1913)廈門鼓浪嶼菽莊花園建成,林爾嘉廣邀詩文同好組「菽莊吟社」,許南英亦常參與盛會。現存《窺園留草》包括「窺園詩」、「窺園詞」。詩集按時間排列,甲申以前(光緒十年,1884)之少作亦收錄。茲以1933年北京和濟印書館之原刊本爲底本,參照1962年臺銀本編校。 ► 11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