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大侖山房

文筆峯前偃敝廬,衡茅寥寂野人疏。 山中葉落迷樵徑,林下猿啼傍客居。 溪冷蘭花愁欲佩,霜餘杮葉醉堪書。 絃歌更擬營三徑,誰遣門前候鹿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偃敝廬:指簡陋的居所。偃,倒伏;敝,破舊。
  • 衡茅:指用茅草覆蓋的簡陋房屋。
  • 寥寂:寂靜,冷清。
  • 樵逕:打柴人走的小路。
  • 猿啼:猿猴的叫聲。
  • 谿冷蘭花:谿邊的蘭花因寒冷而凋謝。
  • 霜馀杮葉:霜後的柿子樹葉。
  • 弦歌:指彈琴唱歌,這裡指隱居生活。
  • 三逕:指隱士的居所。
  • 鹿車:古代一種小車,這裡指隱士的交通工具。

繙譯

文筆峰前,有一間簡陋的茅屋,四周寂靜,少有人菸。山中落葉覆蓋了打柴的小路,林間猿猴的啼叫聲伴隨著客人的居所。谿邊的蘭花因寒冷而凋謝,令人惋惜,霜後的柿子樹葉卻醉人地美麗,足以書寫。我打算在這裡彈琴唱歌,營造一個隱士的居所,但誰會派遣門前等候的小車來接我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鞦日山中的隱居景象,通過“偃敝廬”、“衡茅寥寂”等詞語,展現了居所的簡陋與環境的幽靜。詩中“山中葉落迷樵逕,林下猿啼傍客居”生動地描繪了山中鞦景,落葉與猿啼增添了幾分淒涼與孤獨。後兩句“谿冷蘭花愁欲珮,霜馀杮葉醉堪書”則通過對比蘭花的凋謝與柿葉的美麗,表達了對自然變化的感慨。結尾的“弦歌更擬營三逕,誰遣門前候鹿車”則透露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與對現實世界的疏離感。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