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都閫邀遊天竺寺

輕裘緩轡訪禪關,愧我來遊鬢已斑。 獵向藍田非小隊,燈傳天竺是名山。 逐臣雙淚愁邊賦,狂客偏酡病後顏。 誰料虔州竟分手,薊門車騎可能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kǔn):古代指城門的門檻,也用來指代城門或城牆。
  • 輕裘緩轡:穿着輕便的皮衣,放鬆繮繩,形容悠閒自得的樣子。
  • 禪關:指佛教寺廟。
  • 鬢已斑:指頭髮已經花白,表示年老。
  • 藍田:地名,在今陝西省,古時以產玉著名。
  • 燈傳:指佛教的傳承。
  • 天竺:指印度,也用來指代佛教聖地。
  • 逐臣:被貶謫的官員。
  • (tuó):因飲酒而臉紅。
  • 虔州:地名,在今江西省。
  • 薊門:指北京,古稱薊。
  • 車騎:指騎馬的車輛,這裏指隨行的隊伍。

翻譯

我穿着輕便的皮衣,放鬆繮繩,悠閒地訪問這座佛教寺廟,感到慚愧的是,我來到這裏時,頭髮已經花白。我們像狩獵一樣來到藍田,不是小規模的隊伍,而佛教的傳承在天竺這樣的名山中得以延續。被貶謫的官員在憂愁的邊疆寫下了悲傷的詩篇,而我這個狂放的客人,在病後因飲酒而臉紅。誰能想到,在虔州我們竟然要分手,北京的隨行隊伍,我是否還能跟得上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訪問天竺寺的情景,通過對自身老態的感慨和對佛教傳承的讚美,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佛教文化的敬仰。詩中「輕裘緩轡」和「鬢已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詩人的悠閒與衰老。後兩句則通過「逐臣」與「狂客」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與掙扎。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宗教的深刻思考。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