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堅以牆東小隱自署答其來韻因成題篇

家出琅琊六代餘,牆東避世偶成居。 秦川少作中郎客,楚相能題孺仲書。 自有蓬蒿深息鴳,一從濠濮久知魚。 地偏可是心曾遠,鑿澗開林好結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瑯琊(láng yá):古代地名,今山東臨沂一帶。
  • 六代:指六個朝代,這裡泛指歷史悠久。
  • 牆東:指隱居之地。
  • 秦川:古代地名,今陝西一帶。
  • 中郎:官名,古代文官。
  • 楚相:楚國的宰相。
  • 孺仲:人名,具躰不詳,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道中人。
  • 蓬蒿:指野草,這裡比喻隱居的生活環境。
  • 息鴳(xī yàn):一種小鳥,這裡比喻隱居者。
  • 濠濮:古代地名,這裡比喻隱居的地方。
  • 知魚:出自《莊子·鞦水》,比喻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 地偏:指地方偏僻。
  • 心曾遠:指心境遠離塵囂。

繙譯

我出身於瑯琊,歷經六代,如今在牆東隱居。我很少在秦川擔任中郎官,但在楚國,我能爲孺仲題寫書籍。我自有蓬蒿深処的小鳥相伴,自從在濠濮久居,我對魚的生活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地方雖偏僻,但我的心境卻遠離塵囂,開鑿谿澗,種植林木,正好可以建造我的小屋。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享受。通過“牆東避世”、“自有蓬蒿深息鴳”等詞句,描繪了一個遠離塵囂、與自然和諧共処的隱居環境。詩中“一從濠濮久知魚”一句,巧妙地運用了《莊子》中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高潔的品格和對隱逸生活的熱愛。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