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題水部王剩齋尊公在吾先生鄉賢名宦冊後

先生早扣性天扃,志在春秋行孝經。 鳧舄解飛霞嶺雨,熊幡長映惠湖星。 瞽宗兩地雲封紫,碑碣千秋史篆青。 四十餘年天可必,三槐不負德符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性天:指人性和天命,儒家認爲人性是天賦的,天命是天理。
  • (jiōng):本指從外面關門的門閂、鉤等,這裏引申爲關鍵、門戶。
  • 春秋:這裏指《春秋》一書,是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
  • 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著作。
  • 鳧舄(fú xì):指仙履,也常用以指縣令的足跡。
  • 霞嶺:山嶺名,具體地點未詳。
  • 熊幡(fān):古代官員出行時的旗幟,以熊爲圖案,象徵威猛。
  • 惠湖:湖泊名,具體所指不詳。
  • 瞽宗(gǔ zōng):殷代樂人的宗廟和學校。後借指最高學府。
  • 碑碣(bēi jié):碑刻的統稱。

翻譯

先生早年便領悟到人性和天命的關鍵,立志踐行《春秋》的大義和《孝經》的教誨。 像仙人般的足跡離開了霞嶺的雨霧,威猛的旗幟長久映照在惠湖的星光下。 在最高學府兩地,祥雲環繞呈現出紫色,千秋的碑刻,歷史的記載如青史般永恆。 四十多年來,天理昭然必定如此,王家不會辜負德行相符的銘文,必能像三槐堂中的人物那樣,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材。(注:「三槐」象徵着三公之類的高位,這裏是說王家會有傑出的人才,能獲得高位和榮譽。)

賞析

這首詩是爲水部王剩齋尊公的鄉賢名宦冊後題的詩,對王剩齋尊公的品德和功績進行了讚揚。詩的首聯寫先生早年對人性和天命的深刻理解,以及他的高遠志向。頷聯通過「鳧舄解飛」和「熊幡長映」的形象描寫,展現了他的行蹤和威望。頸聯則描述了他在學術和文化方面的影響,以及他的功績被歷史銘記。尾聯表達了對王家的美好祝願,相信他們會繼續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聲譽。整首詩用典恰當,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王剩齋尊公的敬仰之情。

羅萬傑

羅萬傑,字貞卿,號庸庵。揭陽人。明思宗崇禎七年(一六三四)進士。初官行人,兩奉使冊封吉、荊二藩。十三年,召對,給筆札,問修練儲備四事,侃侃陳利弊,切中時艱,擢吏部主事,轉驗封員外郎。冢宰鄭三俊澄清吏政,力薦其誠實不阿,破格畀以選事,在職一年,丁內艱歸。值歲祲,倡富戶出谷平糶,全活甚衆。甲申之變,會南都迎立,徵拜副都御史。聞馬士英、阮大鋮用權,辭不出,矢志巖壑,結廬於埔陽之雙髻峯,草衣蔬食,與樵牧高僧爲侶。林居三十年,足跡不入城市。晚號樵子,鄉人私諡曰文節先生。有《瞻六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傳。 ► 2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