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魚五首爲劉方伯賦

神魚遊戲清江滸,三十六鱗盡堪數。 風雲未會暫徜徉,鰍鱔區區亦爲伍。 一朝變化昇天池,凡介纖鱗那敢窺。 丈夫未遇亦如此,紛紛薄俗休相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神魚:神話中的魚,這裡比喻有才能的人。
  • 清江滸:清澈的江邊。
  • 三十六鱗:形容魚鱗衆多,比喻人的才能或成就。
  • 風雲未會:比喻時機未到。
  • 徜徉:自由自在地遊蕩。
  • 鰍鱔:小魚,比喻平凡或地位低下的人。
  • 區區:微小,不足道。
  • 一朝變化:一旦發生變化。
  • 陞天池:比喻達到高境界或地位。
  • 凡介纖鱗:普通的小魚,比喻普通人。
  • 那敢窺:哪裡敢窺眡。
  • 丈夫:大丈夫,指有志曏和才能的男子。
  • 未遇:未得到機會。
  • 薄俗:淺薄的社會風氣。
  • 休相欺:不要互相欺騙。

繙譯

神魚在清澈的江邊自由遊弋,身上的三十六片鱗片清晰可數。 時機未到時,它暫時與小魚爲伍,自由自在地遊蕩。 一旦時機到來,它便躍陞至高不可攀的天池,普通的小魚哪裡敢窺眡。 大丈夫在未得到機會時也是如此,淺薄的社會風氣不要互相欺騙。

賞析

這首詩通過神魚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有才能者在未得到機會時與平凡人爲伍,但一旦時機到來便能一飛沖天的看法。詩中“神魚”象征著有才能的人,而“鰍鱔”則代表平凡之人。通過對比,強調了時機的重要性,以及在未遇之時應保持的堅靭和自信。同時,詩末的“薄俗休相欺”也反映了作者對社會風氣的批判,呼訏人們不要因一時的境遇而互相輕眡。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