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大慧寺逌然臺是日杜鵑鳴於北都
驅馬出城闕,置酒臨高臺。
高臺見百里,坐望西山隈。
雲氣何飄飄,㑂佛接蒿萊。
前有芳樹林,清陰鬱徘徊。
飛鳥遺之音,宛轉悽以哀。
杜鵑非北羽,誰遣從南來。
常恐商飆發,使我脩蘭摧。
長歌行路難,感激傷中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逌然臺:高臺名,具體位置不詳。
- 城闕:城門兩側的樓觀。
- 西山隈:西山的彎曲處。
- 㑂佛:彷彿,似乎。
- 蒿萊:雜草。
- 飛鳥遺之音:飛鳥留下的叫聲。
- 商飆:秋風。
- 脩蘭摧:比喻美好的事物被摧毀。脩蘭,指美好的蘭花。
翻譯
我驅馬離開城門,來到高臺之上,設宴暢飲。 這高臺能俯瞰百里,我坐望西山的彎曲處。 雲氣飄渺,彷彿與雜草相接。 前方有芳香的樹林,清新的樹蔭鬱鬱蔥蔥,徘徊不去。 飛鳥留下哀婉的鳴叫,聲音淒涼而悲哀。 杜鵑並非北方之鳥,不知是誰讓它從南方飛來。 我常擔心秋風乍起,會摧毀我心中的美好。 長歌一曲,感嘆行路的艱難,激起我內心的傷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登上高臺,遠眺西山,感受自然之美的情景。詩中,「雲氣何飄飄,㑂佛接蒿萊」一句,通過雲氣的飄渺與雜草的接壤,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而「飛鳥遺之音,宛轉悽以哀」則通過飛鳥的哀鳴,傳達出詩人內心的哀愁。最後,詩人通過對杜鵑的提及和對秋風的擔憂,表達了對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對行路艱難的深刻體驗。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