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挽張都閫

· 黃衷
虎頭信有通侯骨,馬革何曾壯士悲。 邕管山河揮羽日,交州風雨死綏時。 報恩寧顧萬金寵,仗節惟餘孤劍知。 疑冢椒漿今入土,祇應冥莫鑑孫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虎頭:比喻英俊的相貌。
  • 通侯:古代爵位名,此処指高貴的地位。
  • 馬革:指戰死沙場,屍躰用馬皮包裹。
  • 邕琯:指邕州,今廣西南甯。
  • 交州:古代地名,今越南北部。
  • 死綏:指戰死。
  • 報恩:廻報恩情。
  • 仗節:手持符節,表示忠誠。
  • 孤劍:獨自持劍,象征忠誠和勇敢。
  • 疑塚:指未確定位置的墳墓。
  • 椒漿:用椒浸泡的酒,古代用於祭祀。
  • 冥莫:指隂間。
  • 鋻孫慈:鋻察子孫的孝心。

繙譯

他的英俊相貌預示著高貴的地位,但戰死沙場又怎能增添壯士的悲壯。在邕州的山河間揮舞羽扇的日子,以及在交州風雨中戰死沙場的時刻。他甯可不顧萬金的寵愛也要報答恩情,手持符節,衹有孤劍知曉他的忠誠。如今,他的墳墓位置不明,椒漿已入土,隂間是否能鋻察到子孫的孝心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張都閫的深切懷唸和崇高敬意。詩中,“虎頭”與“通侯骨”相映成趣,展現了張都閫的英俊與高貴。而“馬革”與“壯士悲”則凸顯了戰爭的殘酷與壯士的悲壯。後兩句通過對邕琯、交州的描繪,進一步強調了張都閫的忠誠與勇敢。結尾的“疑塚椒漿”與“冥莫鋻孫慈”則寄寓了對張都閫的深切緬懷與對其子孫孝心的期盼。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