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詠缶梅
新春見早梅,先折一枝來。
不待並刀剪,何須羯鼓催。
年光掌上出,春色鬢邊回。
影浸金瓶水,香留玉鏡臺。
精神憐粉素,零落惜瓊瑰。
情惹陽雲夢,歌成郢雪才。
佳人知愛重,摘取泛霜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缶梅:指盆栽的梅花。
- 並刀:幷州出產的剪刀,以鋒利著稱。
- 羯鼓:古代一種打擊樂器,此處比喻催促。
- 年光:指時光。
- 鬢邊:指臉頰兩側靠近耳朵的頭髮。
- 金瓶:指裝飾華麗的瓶子。
- 玉鏡臺:指裝飾精美的鏡子。
- 粉素:指白色的花瓣。
- 瓊瑰:美玉,比喻珍貴之物。
- 陽雲夢:指美好的夢境。
- 郢雪才:比喻高潔的才華。
- 霜杯:指酒杯,因酒冷如霜而得名。
翻譯
新春初見早開的梅花,我便折下一枝帶回來。 無需用鋒利的幷州剪刀,也不必敲響羯鼓來催促。 時光如掌中流逝,春色在鬢邊悄然迴歸。 梅影浸潤在金瓶的水中,香氣留在玉鏡臺上。 憐愛那花瓣的潔白,惋惜那零落的美玉。 情感觸動了美好的夢境,歌聲展現了高潔的才華。 佳人知道珍愛這梅花,摘下它來泛酒於霜杯之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新春時節梅花的美麗與詩人對梅花的深情。詩中,「新春見早梅」一句即點明瞭時間和主題,而「先折一枝來」則表現了詩人對梅花的喜愛之情。後文通過「年光掌上出,春色鬢邊回」等句,巧妙地將時光流逝與春色迴歸相結合,營造出一種既感傷又充滿希望的氛圍。結尾處「佳人知愛重,摘取泛霜杯」則進一步以佳人對梅花的珍愛,來象徵詩人對梅花及其所代表的高潔品質的推崇。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楊慎作爲明代文學家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