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 棋姬

· 楊慎
籬下黃花早已彫。鏡中華髮不相饒。清霜白露煙光晚,去雁來鴻客路遙。 香篆冷,燭花消。佳賓同醉可憐宵。都將璧月瓊枝句,付與樽前薛小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籬下黃花:籬笆旁的菊花。
  • 早已彫:早已凋謝。彫(diāo):凋謝。
  • 鏡中華髮:鏡子中看到的白髮。
  • 不相饒:不饒恕,指歲月無情。
  • 清霜白露:秋天的霜露。
  • 煙光晚:傍晚的煙霧和光線。
  • 去雁來鴻:南飛的雁和北歸的鴻雁,比喻離別和歸來。
  • 客路遙:旅途遙遠。
  • 香篆冷:香爐中的香菸已冷。
  • 燭花消:燭光漸漸熄滅。
  • 佳賓同醉:與佳賓一同醉飲。
  • 可憐宵:美好的夜晚。
  • 璧月瓊枝句:形容詩句優美,如同璧月和瓊枝一般。
  • 樽前薛小桃:酒杯前的薛小桃,可能指一位歌女或侍女。

翻譯

籬笆旁的菊花早已凋謝,鏡子中看到的白髮,歲月無情不饒人。秋天的霜露和傍晚的煙霧光線,南飛的雁和北歸的鴻雁,象徵着旅途的遙遠。

香爐中的香菸已冷,燭光漸漸熄滅。與佳賓一同醉飲,共度這美好的夜晚。將那些如璧月瓊枝般優美的詩句,交付給酒杯前的薛小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的淒涼景象和詩人的感慨。通過「籬下黃花」、「鏡中華髮」等意象,表達了歲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哀愁。詩中「去雁來鴻」寓意離別與歸來,增添了旅途的孤寂感。結尾的「璧月瓊枝句」與「樽前薛小桃」則透露出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珍視和對生活的熱愛,儘管時光易逝,但仍願與佳賓共醉,享受當下的美好時光。

楊慎

楊慎

楊慎,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爲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爲《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