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吟

· 黎貞
五羊年少遊俠兒,畫舫載書東南馳。扁舟一葉渡江去,宛似范蠡歸湖時。 匡廬去天不盈尺,瀟湘洞庭同一色。大孤小孤落其前,縈帶左右迷風煙。 我歌江南行,復歌江南曲。江南遊子不忍聽,自歌自和無人續。 推篷遙望海門關,白鷗漁父相對閒。溯流鼓枻直入彭澤去,五柳莊前深處灣。 江天雲靜月如晝,晴川流水聲潺潺。我有一斗酒,安得松江鱸。 赤壁之樂東坡蘇,千載之後世豈無。羊裘陶陶翁,蓑笠囂囂者。 欣然率其徒,舉網隨流下。大魚潑喇初上灘,小魚弄影江水寒。 衝波截岸入吾網,槎頭縮項齊奔翻。得魚即沽酒,其樂何陶陶。 仰天大叫招李白,把酒問月西江皋。嗚呼,摸魚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連鰲大手終有待,江湖小樂奚足誇。拂衣便欲賦歸去,春風澹澹吹烏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五羊:廣州的代稱。
  • 匡廬:指廬山。
  • (yì):船槳。
  • 彭澤:這裏指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代指其歸隱之地。
  • 陶陶:快樂的樣子。
  • 囂囂(áo áo):自得無慾的樣子。
  • (chá)頭:指突出的端狀物。
  • (lā):象聲詞。

翻譯

五羊之地的年輕遊俠兒,乘坐畫舫載着書籍向東南奔馳。乘着一葉扁舟渡過江去,就好像范蠡歸向太湖之時。 廬山距離天不足一尺,瀟湘水和洞庭湖水呈現同樣的顏色。大孤山和小孤山矗立在前方,縈繞在左右被風煙所迷。 我歌唱江南之行,又唱江南之曲。江南的遊子不忍心聽,自己歌唱自己應和無人來接續。 推開船篷遙望海門關,白鷗和漁父相對悠閒。逆流划槳徑直進入彭澤而去,在五柳莊前面的深灣處。 江天之上雲彩靜止月亮如同白晝,晴朗的河川流水聲潺潺作響。我有一斗酒,怎能得到松江的鱸魚呢。 赤壁遊玩的快樂蘇東坡曾體驗,千年之後難道就沒有了嗎。穿着羊皮襖快樂的老翁,戴着蓑笠自得無慾的人。 高興地帶領他的徒弟,撒下網隨着水流而下。大魚潑喇一聲剛上灘,小魚弄着影子江水寒冷。 衝破波浪截斷岸流進入我的網中,突出的魚頭縮進脖子一起翻滾。捕到魚就買酒,那快樂是多麼愉快啊。 仰天長聲呼喊招呼李白,拿着酒杯對着明月在西江岸邊詢問。哎呀,摸魚雖說快樂,不如早些回家。 終有一天能施展連鰲的大手,江湖上的小快樂哪裏值得誇讚。拂動衣袖就想要辭官歸去,春風緩緩吹動烏紗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江南的景色以及在江南摸魚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喜愛和對閒適生活的嚮往,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對功名利祿的淡泊和對歸家的渴望。

詩的開頭,作者通過描寫五羊年少的遊俠兒和他們的行程,展現出一種自由奔放的氣息。接着,對廬山、瀟湘洞庭、大孤小孤等景色的描繪,烘托出江南山水的壯麗與迷人。作者在江南行遊中歌唱,卻無人應和,流露出一絲孤獨之感。

隨後,詩中描述了摸魚的場景,如大魚上灘、小魚弄影等,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捕魚的樂趣。捕到魚後買酒享樂,體現了作者對這種簡單快樂的滿足。然而,作者又意識到摸魚的快樂雖好,但不如早日歸家,表現出對家的思念和對平淡生活的珍視。最後,作者表達了對施展抱負的期待,認爲江湖小樂不足以稱道,同時也表達了想要辭官歸去的願望,春風吹動烏紗帽的描述,增添了一份閒適與自在的意境。

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流暢,將景色描寫、情感表達和生活感悟融爲一體,給人以豐富的審美體驗。

黎貞

明廣東新會人,字彥晦,號陶陶生、秫坡。元末從孫蕡學。爲人坦蕩不羈,以詩酒自放。洪武初,署本縣訓導。坐事戍遼東。時孫蕡亦戍遼東,坐藍玉黨被殺,爲斂葬之。歷十八年,放還。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覽》。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