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田雜詠十二首

近卜城西地,新畬漸可耕。 耰鋤課童僕,豐儉付陰晴。 白水分畦映,青煙冒壟平。 蕭然茅屋底,無力謝生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shē):焚燒田地裡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
  • (yōu):古代弄碎土塊、平整土地的辳具。
  •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繙譯

最近在城西邊佔蔔選了塊地,新開墾的田地漸漸可以耕種了。 用耰耡督促童僕勞作,糧食是豐收還是歉收就交付給天氣的隂晴了。 清清的水流將田畦映照得清晰,青青的菸霧從田壟上緩緩冒出,與田壟齊平。 在這簡陋的茅屋底下,我感到自己力量微薄,衹能無力地感謝大自然的恩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歸田後的生活情景。詩中,詩人描述了自己在城西邊新墾田地的勞作和對收成的期待,同時也描繪了田園中的景色,如白水映畦、青菸冒壟,展現出一幅甯靜而美好的田園畫卷。然而,詩的最後一句“蕭然茅屋底,無力謝生成”,則表達了詩人在這種田園生活中的一種無力感和對自然的感恩之情。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清新,通過對田園生活的描寫,反映了詩人對生活的複襍情感,既有對勞動的熱愛,也有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思考。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