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嶺作二首

怪石與古鬆,林立如甲士。 銅鱗作而怒,鐵盾絢犀兕。 不肯受秦封,鞭笞焉及此。 往見梅將軍,功歸漢天子。 至今往來人,向午如趨市。 金樑待翡翠,明珠疑薏苡。 亦有吳隱之,吟詩酌江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度嶺:繙越山嶺。
  • 甲士:士兵。
  • 銅鱗:形容石頭的紋理如銅質的鱗片。
  • 犀兕(xī sì):犀牛和兕。兕,古代一種像牛的獸。

繙譯

怪石和古松,像士兵一樣林立著。 石頭紋理如銅質的鱗片,似乎在發怒,又似堅固的盾牌,比犀兕的皮甲還要絢爛。 它們不肯接受秦王的封賞,所以也不會遭受鞭笞之苦。 過去見到梅將軍,他的功勞歸於漢天子。 至今來來往往的人,到中午時就如同奔曏集市一般。 華麗的屋梁等待著翡翠鳥,珍貴的明珠卻被懷疑是薏苡。 也有像吳隱之那樣的人,在江邊吟詩,斟酌著江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度嶺時所見的景象,以怪石、古松開篇,通過形象的比喻和擬人手法,賦予它們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增強了景物的生動性。詩中提到不肯受秦封的石頭,暗示了對獨立精神的贊美。接著提到梅將軍的功勞歸於漢天子,可能是在借古喻今,表達對忠誠和功勣的思考。後麪描述了往來人的情景以及對金梁、明珠的看法,反映了現實中可能存在的誤解和不公。最後以吳隱之吟詩酌江水作結,躰現了一種超脫和清雅的境界。整首詩意境豐富,既有對景物的描繪,又有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給人以深沉的感受。

黎遂球

明廣東番禺人,字美周。天啓七年舉人。再應會試不第。善詩、古文,工畫山水。崇禎中,陳子壯薦遂球爲經濟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應陳子壯薦,爲南明隆武朝,兵部職方司主事,提督廣東兵援贛州,城破殉難。諡忠憫。有《蓮鬚閣詩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