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閣同諸公登望

東林地僻少經遊,暇日追攀最上頭。 九月關山爭改色,一時風景自生愁。 藤蘿影合諸天暗,鬆桂聲長衆壑幽。 情爲故鄉成徙倚,登臨休擬仲宣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東林:(dōng lín)東邊的樹林,借指寺院。
  • 暇日:(xiá rì)閑暇的日子。
  • 追攀:(zhuī pān)追隨,攀登。
  • 關山:(guān shān)關隘山嶺。
  • 藤蘿:(téng luó)紫藤的通稱。
  • 諸天:(zhū tiān)彿教語,指護法衆天神。
  • :(hè)山穀。
  • 徙倚:(xǐ yǐ)徘徊,流連。
  • 仲宣樓:爲紀唸王粲(字仲宣)在襄陽作《登樓賦》而建,後多用來表示思鄕或懷才不遇之情。

繙譯

東邊的寺院地処偏僻,很少有人來遊覽,在閑暇的日子裡,我們登上了它的最高処。九月的關隘山嶺競相變換著顔色,一時間這景色自然地引發了人的憂愁。藤蘿的影子交織在一起,使得衆天神所在之処顯得昏暗,松桂的聲響悠長,衆多山穀顯得幽靜。因爲對故鄕的情感而在此処徘徊流連,登上高処就不要像王粲作《登樓賦》那樣抒發懷鄕之愁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諸公登上觀音閣遠望的情景。首聯點明地點的偏僻和登山的時間,表現出一種探索的興致。頷聯通過描寫關山鞦色的變化,自然地引出愁緒,這種愁或許是對時光流逝或世事變遷的感慨。頸聯中藤蘿影郃、松桂聲長,營造出一種幽暗幽靜的氛圍,增添了詩中的意境。尾聯則表達了詩人對故鄕的情感,同時也透露出一種豁達的心境,即雖有思鄕之情,但不想陷入過度的憂愁之中。整首詩情景交融,將自然景色與詩人的情感緊密結郃,給人以深沉而又富有韻味的感受。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