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吳肅還姑蘇

故園應念尺書催,一夜心隨北雁回。 碧草共迎南浦去,青山遙倚大湖開。 風塵寶劍誰持贈,江海瑤華待寄來。 流落轉驚春事晚,況逢花下有離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尺書:書信。(注:「尺書」在古代常用以指書信,因其常寫在一尺長的絹帛或竹簡上,故名。)
  • 南浦:南面的水邊,常用來指送別之地。
  • 瑤華:一種美玉,也可用來比喻美好的詩文或珍貴的禮物。(:yáo)

翻譯

故鄉應該在思念着我,催促我歸去的書信想必已經送達,我的心隨着北歸的大雁在一夜之間飛回了家鄉。我與遍地的碧草一起向着南面的水邊前行(指送別之地),遠處的青山連綿,遙倚着廣闊的湖水,景色開闊。在這漂泊不定的生涯中,不知誰能贈予我象徵壯志的寶劍,我期待着你從江海之地寄來美好的詩文(或珍貴的禮物)。我流落他鄉,驚訝地發現春天已經快過去了,更何況在這繁花之下,我們還要面對離別的酒杯。

賞析

這首詩以抒情的筆調,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對離別的感慨以及對未來的期待。詩的首聯通過「尺書催」和「心隨北雁回」,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的急切思念之情。頷聯描繪了送別的場景,碧草、南浦、青山、大湖,構成了一幅意境開闊的畫面,同時也渲染了離別的氛圍。頸聯則表達了詩人在漂泊生涯中的感慨和對友人的期待,寶劍象徵着壯志,瑤華則代表着美好的期望。尾聯進一步強調了時光的流逝和離別的悲傷,「春事晚」暗示了美好時光的短暫,而「花下有離杯」則更加深了離別的愁緒。整首詩情景交融,語言優美,情感真摯,將詩人的複雜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