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遊宮 · 其一竹窗聽雨,坐久隱几就睡,既覺,見水仙娟娟於燈影中

窗外捎溪雨響。映窗裏、嚼花燈冷。渾似瀟湘系孤艇。見幽仙,步凌波,月邊影。 香苦欺寒勁。牽夢繞、滄濤千頃。夢覺新愁舊風景。紺雲敧,玉搔斜,酒初醒。
拼音

所属合集

#夜遊宮

譯文

窗外雨水掠過小溪,發出了清脆的聲響。屋裏的孤燈顯得格外的亮,但也格外的清冷。詞人獨自一人在屋中小憩,這種感覺真像乘坐孤舟在湘江之上漂盪。此時,彷彿湘君輕挽裙帶,水上盈盈步微月,皎潔與清冷的月光映照在她身上。 水仙發出清冽的香氣,可是受到寒氣的侵襲,使她想起生長在千頃波濤的江湖岸邊時的生活。雖有新愁涌上心頭,但依然沉浸在舊夢中。隱約仙子的秀髮閃耀着動人的光澤且蓬鬆欹側,玉簪也微微斜着,直到仙子漸漸遠去,詞人的酒意才微醒。

注釋

夜遊宮:詞牌名,雙調五十七字,前後兩段六句,四仄韻。計二體,此用正體。 隱几:憑着几案。 娟娟(juān):美好貌。蘇洵《張益州畫像記》:“有女娟娟,閨闥閒閒。” 捎:掠拂。 嚼(jiáo)花:《花史》:“鐵腳道人常嚼梅花滿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冷人肺腑。’” 瀟湘(xiāoxiāng):即今湖南境內的湘江。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虞舜巡視南方,死在蒼梧之野,其妻娥皇、女英聞訊趕至南方,投水殉夫,成爲瀟湘女神。 幽仙:指湘君。 凌波:水仙花以水爲生,故有凌波仙子之美稱。 寒勁:指嚴寒。 滄濤:寒冷的波濤。 紺(gàn)雲欹(qī):深青而帶紅色的雲傾斜着。 玉搔(sāo):玉簪。

《夜遊宮·窗外捎溪雨響》是南宋詞人吳文英所作的一首詞。這首詞的上片敘其雨夜見水仙的印象及其聯想,詞人似乎見到那幽嫺的凌波仙子在月光下的水面上踏波漫遊。下片寫水仙發出清冽的香氣,可是苦於受到冬夜寒氣的侵襲,使得不禁追念起生長在千頃波濤的江湖岸邊時的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既是擬人化的神化描繪,又是詞人寄人籬下身不由己的苦悶借題發泄。這首詞描寫十分細膩生動,具有新意和美感,不落俗套。

賞析

夢窗的夢詞,大多不落俗套,具有創造性。這首夢詞雖然不是他的名作,但和他的《踏莎行》一樣,都具有新意和美感,內心感受也極爲細膩生動,而且詞人把自己的號“夢窗”化雪無痕地融人了詞中。 詞的小序交代了詞人倚竹窗聽雨、慢慢入睡、夢見女仙的過程。上片用典雖多,但不失晦澀,讀者能深切地感受到這寥寥二十幾個字內營造出的悽美意境:窗外雨聲潺潺,雨水掠過小溪,發出了清脆的聲響。這時屋裏的孤燈顯得格外的亮,但也格外的清冷,那種冷是一種寒香冷,充盈着整個房間。窗外霧茫茫,雨水漫上臺階,詞人獨自一人在屋中小憩,這種感覺真像乘坐孤舟在湘江之上漂盪。此時,彷彿湘君輕挽裙帶,水上盈盈步微月,皎潔與清冷的月光映照在她身上。 下片依然敘寫夢境。“香苦欺寒勁”,短短五個字卻包含了膚覺、視覺、味覺、嗅覺和心靈體味。“香苦”兩句,言水仙發出清冽的香氣,可是苦於受到冬夜寒氣的侵襲,使她不禁追念起生長在千頃波濤的江湖岸邊時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兩句既是擬人化的神化描繪,又是詞人寄人籬下身不由己的苦悶借題發泄。“夢覺”一句,言詞人從幻夢中清醒過來,只見眼前仍舊是原來一成不變的景象。面對這種壓柳的生活,詞人更添上一段新的愁緒。“紺雲”三句,扣題“既覺”。詞人醒時對花獨酌,醉而伏案而眠;再醒後始覺頭上青絲零亂,玉簪斜掛,活現出一個不拘小節的風流詞人形象。 整首詞頗具夢窗詞的特色,夢窗寫詞,無論寫妻妾或描繪夢境,總是晦澀中帶有真情,彷彿詞人總是睜着惺忪迷離的雙眼,在描繪這個令人感到刺骨寒心的世界,可是心裏卻無比的清醒。錯覺與幻境,錯綜疊合,將讀者引入一個魔方大廈,滿眼琳琅的風景與色彩,迷離幻邈不可追尋。詞人寫夢中的女子,不管是描繪她的姿態還是容貌,毫無往日宮體詩詞的猥瑣與晦暗,他筆下的仙子散發着水仙花的清香,與月爲伴,在雨中徜徉,在滄濤上漫步,高潔優雅,超凡脫俗。這首詞營造了一種精緻獨到、雖不闊大但十分幽遠的藝術境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捎谿:雨聲簌簌的樣子。(“捎”讀作“shāo”)
  • 嚼花:燈光照耀下的燈花。
  • 渾似:完全像。
  • 瀟湘:瀟水和湘水,這裡泛指雨水。
  • 幽仙:這裡指水仙花。
  • 步淩波:形容水仙花像洛神一樣在水波上輕盈地行走。
  • 香苦:指水仙花香中帶著寒意。
  • 紺(gàn)雲:頭發。
  • 敧(qī):傾斜。
  • 玉搔:玉簪。

繙譯

窗外傳來簌簌的雨聲,映照著窗戶裡,燈光下的燈花顯得冷清。整個情景就如同在瀟水和湘水之上系著一艘孤獨的小船。看到如仙子般的水仙花,輕盈地行走在月光下的水影中。 水仙花的香氣在寒冷中更顯濃烈。牽繞著夢境,夢中是千頃波濤的滄海。從夢中醒來,新添的愁緒麪對著舊日的風景。烏黑的頭發傾斜著,玉簪也歪了,此時酒剛剛醒來。

賞析

這首詞以雨爲背景,通過描繪窗外雨聲、窗內燈影和水仙花的形象,營造出一種清冷、幽靜的氛圍。上闋將雨景與水仙相結郃,賦予水仙以仙人之姿,充滿了奇幻的色彩。下闋則從水仙花的香氣引發夢境,又從夢中廻到現實,表現出一種淡淡的憂愁。整首詞意境優美,用詞精妙,將眡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融郃在一起,給人以豐富的讅美躰騐。同時,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細膩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深処的情感和思考。

吳文英

吳文英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爲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爲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 ► 3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