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吳醴泉王槐野二太史春祀

七聖騎龍上太清,年年細雨及清明。 春山遠望鬆楸色,夜隴空聞烏鵲聲。 河水千年流玉殿,風雲四野護金城。 香車欲下爐煙嫋,不盡詞臣俎豆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七聖:指古代傳說中的七位聖人,這裡可能指七位賢明的君主。
  • 太清:道教中指天界,也泛指天空。
  • 松楸:松樹和楸樹,常用來象征長壽和堅貞。
  • :田間的土埂,這裡指墳墓。
  • 烏鵲聲:烏鴉和鵲鳥的叫聲,常帶有哀愁的意味。
  • 玉殿:指宮殿,這裡可能指皇宮。
  • 金城:堅固的城池,這裡可能指京城。
  • 香車:裝飾華美的車,這裡指祭祀時使用的車輛。
  • 俎豆:古代祭祀時用來盛放祭品的器具,這裡指祭祀活動。

繙譯

七位聖明的君主騎龍陞上天空,每年清明時節細雨緜緜。 遠望春山,松樹和楸樹的顔色映入眼簾,夜晚的墳墓旁,空蕩蕩地聽到烏鴉和鵲鳥的叫聲。 河水千年不息地流過玉殿,風雲四野守護著堅固的金城。 香車即將離去,爐中的菸霧繚繞,詞臣們對祭祀的情感無盡緜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祀的場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深沉的哀思和對先人的敬仰。詩中“七聖騎龍上太清”展現了神話色彩,增添了詩的神秘感。清明時節的細雨、春山的松楸、夜隴的烏鵲聲,搆成了一幅淒美的畫麪,反映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懷唸。後兩句則通過“河水千年流玉殿”和“風雲四野護金城”的宏大景象,展現了歷史的深遠和皇城的莊嚴。結尾的“香車欲下爐菸裊”和“不盡詞臣俎豆情”則細膩地表達了詞臣們對祭祀活動的虔誠和情感的深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黃廷用的高超詩藝。

黃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號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檢討,歷司經局洗馬兼翰林侍講,以言官論,出爲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論罷歸。倭寇陷莆田,被俘,歷五月乃得歸。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