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鳩篇
辭家鄉,去親愛。遠從軍,萬里外。日暮曠野,霜風凍我。
有夫行惻,營巢寄所。蒙鳩語老鴟,摘巢抨去之。老鴟言:此鳥是鳳凰,抨之恐不祥。
但可嚇去之,不令在我傍。凰止鳳飛,羽毛摧頹。五里一返顧,十里一徘徊。
山川嵯峨,嶔岑隱阿。且飲晨露,飧朝霞。禍無常門,福無常家。
咄嗟呼,傷哉謂之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矇鳩:一種鳥名,此処可能指某種小型鳥類。
- 老鴟:即老鷹,一種猛禽。
- 抨:打擊,攻擊。
- 嚇:嚇唬。
- 摧頹:破敗,衰落。
- 嵯峨:形容山勢高峻。
- 嶔岑:山峰高聳。
- 飧:喫。
- 咄嗟:歎息聲。
繙譯
告別家鄕,離開親人。遠赴戰場,在萬裡之外。日暮時分,曠野中霜風刺骨,凍得我瑟瑟發抖。 有一位丈夫心生憐憫,爲我築巢寄居。矇鳩對老鴟說,摘掉這巢,把它趕走。老鴟廻答:這衹鳥是鳳凰,攻擊它恐怕會帶來不祥。 衹能嚇唬它離開,不讓它靠近我。鳳凰停飛,羽毛破敗。每行五裡廻頭望,十裡一徘徊。 山川高峻,山峰隱於山阿之中。暫且飲用晨露,喫朝霞。禍福無常,沒有固定的門庭和家室。 唉,歎息啊,悲傷地說不出話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寓言的形式,描繪了一衹矇鳩與老鴟之間的對話,以及鳳凰的遭遇,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無常、禍福難料的感慨。詩中,矇鳩與老鴟的對話反映了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而鳳凰的遭遇則象征了高貴與不幸的竝存。最後,作者通過“咄嗟呼,傷哉謂之何”表達了對這種無常命運的無奈與悲傷。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哲理性和抒情性。

楊慎
楊慎,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爲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爲《升庵集》。
► 1556篇诗文
楊慎的其他作品
- 《 浣溪沙 · 高嶢帶雨 》 —— [ 明 ] 楊慎
- 《 春郊得紫字張惟信同賦 》 —— [ 明 ] 楊慎
- 《 毛園萃芳亭與沈中白丘月渚同賦 》 —— [ 明 ] 楊慎
- 《 千秋歲 · 壬寅新正二日壽內 》 —— [ 明 ] 楊慎
- 《 李君偕過臯橋新居言别 》 —— [ 明 ] 楊慎
- 《 太平時溯流納溪舟,宿玉林寺。憶昔劉參之與弟承之、樑騰實相送至此,參之、騰實墓已宿草,感愴賦 》 —— [ 明 ] 楊慎
- 《 紀夢 》 —— [ 明 ] 楊慎
- 《 贈高白坪方伯 》 —— [ 明 ] 楊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