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張燕客
我來勾踐國,結交張公子。華燈夜相迎,痛飲從此始。
三尺羅袖紅,一尺虯髯紫。紫髯飄飄拂予肩,自言疇昔稱少年。
西走咸陽北走燕,終南太行相接連。此鄉索寞少奇士,風沙萬里心茫然。
以茲感嘆歸故鄉,黃河千尺流湯湯。河堤蓄水出平地,決之可以沈大梁。
黃龍青雀未可測,果然今日成懷襄。酒酣對伎重岸幘,重道當年解音律。
琵琶絃索誰第一,武宗供奉查八十。萬曆季年範昆白,雷轟鐵撥今有誰。
練川陸曜稱傑出,聞君此論多嶔崎。河轉星稀未忍歸,歸來落月屋梁西。
臥龍山上烏亂啼。
拼音
宋徵輿
清江南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字直方,一字轅文。明末諸生(俗稱秀才),與陳子龍、李雯均爲畿社名士,幷稱「雲間三子」。明亡後先後考中清朝舉人、進士(順治四年進士),開始仕清。官至副都御史。工詩,精煉則不及子龍。著有《林屋詩文稿》、《廣平雜記》、《瑣聞錄》。《四庫全書提要》云: 「徵輿爲諸生時,與陳子龍、李雯等以古學相砥礪,所作以博贍見長,其才氣睥睨一世 ,而精練不及子龍 ,故聲譽亦稍亞之云。」。
宋徵輿是雲間詞派中最先塡詞者,對促進雲間詞派形成有重大影響,雖然此後陳子龍的塡詞成就超過他而成爲盟主,但是宋徵輿的開創之功卻不容忽視。據野史筆記傳説,宋徵輿十六歲時與當時名妓柳如是相戀,因當時松江知府方岳貢下令驅逐外地來的「流妓」,柳如是因之前是蘇州人氏,處於被驅逐對象,因此找宋徵輿商量,宋性格軟弱,建議「姑避其鋒」,柳如是大怒,與其斷絶關係,陳寅恪《柳如是別傳》采用了這箇説法,但是未知是否确鑿。這箇説法雖然是野史,卻不斷被硏究柳如是和宋徵輿的學者當做史實用以支撐自己的硏究。因此有必要寫出,聊備一説。
► 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