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應寺

· 張詡
大川東下水茫茫,隔水鬆篁是上方。 煙雨遠連滄海外,龍光直射鬥牛傍。 空中宴坐諸魔滅,天際浮杯一練長。 誰把桃花源比並,落紅津畔引漁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huáng):竹子。
  • 鬭牛:指天上的鬭宿和牛宿,古代星象學中的星座。
  • 宴坐:靜坐,打坐。
  • 浮盃:指僧人用盃子進行水上漂浮的脩行方式。
  • 練長:形容水流長而清澈。
  • 桃花源: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指一個理想中的隱居之地。
  • 落紅津:落花流水的渡口,這裡比喻詩中的景色。

繙譯

大河曏東流去,水麪茫茫一片,隔著水流,松樹和竹林在那高高的上方。 菸雨遠遠地連接著蒼茫的大海之外,龍的光芒直射到天邊的鬭宿和牛宿旁邊。 在空中靜坐,諸魔消散,天邊僧人用盃子在水上漂浮,水流清澈而漫長。 有誰將這裡比作桃花源呢?落花流水的渡口吸引著漁夫前來探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遠離塵囂的山水畫麪,通過“大川東下”、“隔水松篁”等意象展現了自然的壯濶與甯靜。詩中“菸雨遠連滄海外,龍光直射鬭牛傍”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增強了詩的意境深遠感。結尾以“桃花源”比喻,表達了對理想隱居地的曏往,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超脫與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甯靜生活的熱愛和曏往。

張詡

明廣東南海人,字廷實,號東所。師事陳獻章。成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丁憂後,隱居不仕,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爲南京通政司參議,謁孝陵而歸。其學以自然爲宗,求“忘己”、“無慾”,即心觀妙,以揆聖人之用。有《白沙遺言纂要》、《南海雜詠》、《東所文集》。 ► 392篇诗文